充分发挥高校学科人才优势(4)

充分发挥高校学科人才优势(4)

摘要:根据中央部署,教育部高度重视、精心安排党的群众路线理论研究工作,各高校积极响应,推出了一批高质量、有影响的理论成果。截至2013年6月底,教育部已向各高校重点征集113篇研究文章,其中85篇已公开发表。

党脱离群众将丧失执政的根基

敌对势力搞垮了苏联,苏共官僚主义则葬送了苏联。这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党脱离群众将丧失执政的根基。为此我谈两点看法。

清醒认识当前党群关系存在的问题。一方面,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社会阶层逐渐分化和固化,社会利益集团形成,人民群众利益诉求多样化,人民的政治期待和社会现实之间存在差距。另一方面,一些党员干部脱离群众,一些党组织自我封闭,一些党委负责人拥有过多权力,一些基层党组织与群众的情感联系淡漠,一些党员干部不愿做群众工作,这些问题严重损害了党的形象,严重危害了人民和国家利益,必须引起全党同志高度重视。

走群众路线要深入基层,真抓实干,有制度保障。为了改善党群关系,各级党委应遵循党的宗旨和群众根本利益相一致、党的工作开展和遵守宪法法律相一致、党的指导思想和社会发展步伐相一致、正确价值观引领和满足群众利益诉求相一致等原则,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了解社会实情,做好群众工作。权力必须被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处于群众监督之下,要健全群众评价制度,积极推行中层干部竞聘上岗和一般干部双向选择制度,扩大群众在干部选用过程中的参与范围,对考核成绩差、群众意见大的干部,要坚决给予降职、免职、辞退等处理。完善人民群众利益表达和民主参与机制,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认真对待人民群众的基本权利和合法利益。开展廉政建设,保持党的纯洁性,严肃党的纪律,坚决清除党内腐败分子,让经受得起诱惑的优秀党员进入领导岗位。各级党委要保持“为民、实干、廉洁”的工作作风,推进各项制度改革,满足人民的政治期待,确保中国梦早日实现。(浙江大学政治学研究所所长、求是特聘教授 张国清)

提高党密切联系群众的制度化水平

提高党密切联系群众的制度化水平,涵盖党群关系制度的逻辑体系、价值体系和运行机制等方面,涉及党群关系制度的理论前提、内在要求、价值指向、关键所在、基本进路和重要保障等内容,其目的在于实现党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实现由客观要求、外力推动、纪律约束的“被动过程”,向内在需求、自觉实现、自我约束的“主动过程”的转变。

要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不断深化人民群众是党的事业立足的根基、成长的血脉、力量的源泉的认识,把一切为了人民作为党的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切实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要深刻认识党群关系制度的本质特征。党群关系制度的本质属性是:政党是社会的工具,社会是政党的目的;功能定位是:社会孕育政党,社会决定政党,政党领导社会,政党服务于社会;实践机制是:通过党内民主,推动党际民主,带动国家民主,发展人民民主;评价标准是:在多大程度上体现了民本,推进了民主,改善了民生,保障了民利。牢牢把握党联系群众制度的根本目的,大力提高党带领人民群众做好满足民需、开启民智、保障民权、强健民体、优化环境等各项民生工作的制度化能力。深入理解党联系群众制度的发展机制,在深刻认识党联系群众制度的发展动力、发展目标、发展方式、发展途径上下功夫。不断完善党联系群众的制度体系,树立牢固的制度信仰和正确的制度理念,细化具体制度内容。切实加强民主制度建设,发展完善国家基本政治制度,发展完善党内民主、党际民主及社会民主等具体制度,发展完善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等体制和机制。建立健全权力监督制约机制,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 王韶兴)

责任编辑:王梓辰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