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战爆发起因再思考:列强争霸与战争责任(2)

一战爆发起因再思考:列强争霸与战争责任(2)

全面大战不期而至

一战的导火索是1914年6月28日发生在波斯尼亚首府萨拉热窝的刺杀事件,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被塞尔维亚青年普林西普枪杀。不少史书认为,德国想利用这一事件挑起大战,借此改变国际利益格局。事实上,德国只是在局部危机上支持奥匈,并没有和列强大打的意图和准备。

20世纪初叶,巴尔干半岛政局日益动荡。1908年奥匈帝国兼并波斯尼亚。而早已独立且不断壮大的塞尔维亚也想掌控这一地区,从而获得亚德里亚海的出海口,成为名副其实的大国。为了争夺波斯尼亚,奥塞矛盾日深。更复杂的是,沙皇俄国是塞尔维亚背后的支持者,它正打着支持“泛斯拉夫”兄弟的旗号,在巴尔干半岛扩张势力。而德国是奥匈帝国的军事同盟国。在奥皇储被刺后,奥匈认为刺杀绝非个人行为:事件是在塞尔维亚的首都贝尔格莱德策划的;凶手的枪支来自于塞军方;人员和武器的过境都是由塞边检机构安排完成的。塞政府对此有推脱不掉的干系。因此奥匈帝国决定惩治塞尔维亚。因为知道此举必然牵扯到俄国,奥匈便开始与德进行接触,寻求盟友支持。

西方史学家称,在这次接触中,德皇给奥匈开出了一张“空白支票”,即无论何种情况,即便是与俄国开战,德国都将义无反顾地支持奥匈到底。事实上,在涉及俄国的关键问题上,德皇所表达的意思是前后矛盾、模糊不清的。他说:第一,德国支持奥匈严惩塞尔维亚;第二,不惧俄国干涉,为此德国已准备多年;第三,俄国一定会三思而后行,不会大打出手。可见所谓的“空白支票”,也可以理解成“空头支票”,因为德皇的许诺是建立在俄国不会大打的判断上的,西方史家眼中的“无限的支持”,实际上是不会发生的。根据这样的表态,只能说,德皇误判了形势,客观上激化了奥塞间的矛盾,对一战的爆发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但是从中并无法看出德国具有挑起大战的主观意图。

事实上,德皇和帝国政府随后的一系列行动,也可证明当时德国并没有掀起世界大战的准备。德皇在发表声明后,就像往常一样,到北欧度假去了。其政府要员,包括总参谋长毛奇在内的官员也正常休假了。德国媒体得到当局的指示,不要渲染战争气氛,避免发出错误信号。因此,当塞尔维亚于7月25日有条件地接受奥匈帝国的最后通牒时,德皇当时还松了一口气,认为奥匈已经获得了道义上的大胜,取得了辉煌成就,“进行战争的所有理由都已经消失了”。对当时的德国来说,战争的乌云正在散去,这场危机就算过去了。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