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公车管理经验值得借鉴(2)

摘要:近日,中央推出公车改革方案,全国范围的公车改革大幕正式拉开。对于公车管理这样一个普遍性的难题,国外一些好的经验做法可为我国提供不少有益的借鉴。且看日本、韩国、英国和瑞典等发达国家如何管理公务出行,完善监督机制,用制度之“手”管好公车使用。

韩国《公用车辆管理规定》将公用车辆分为专车、一般公务用车、货车、巴士和特殊用车。只有次官级(相当于中国的副部级)及以上的公务员,才能配备专车,且只能用于上下班和公务出行,严禁私用。韩国国会议员均不配备专车,只是每年获得一定金额的汽车保养费和燃油费补贴。

首尔的公务用车现在仅有41辆,统一管理调配。一般公务员用车要提交书面申请,主管部门会根据目的地远近、能否使用公共交通工具、车辆使用时间等按申请顺序进行“透明化”调度。车辆使用后要提交使用结果说明,并按批次收归车库。

如果没有紧要公务,官员们通常乘坐公交车上下班。首尔市市长朴元淳曾对记者表示,自己是个BMW族,即经常选择公交车(Bus)、地铁(Metro)和步行(Walking)作为出行方式。

英国:“专车”屈指可数 舆论监督“不可小觑”

根据英国的规定,政府车辆和快递局为首相和内阁部长提供“专车”,为他们配备业务精良、政治可靠的“专车”司机。目前英国能享受“专车”待遇的一共二十几个人。使用“专车”的部门,每年都要向政府车辆和快递局支付相应的费用。

副部级高官如有需要,可以享受政府车辆和快递局的部级车辆服务,这相当于临时向该局租车。该局保证为这些官员提供全天候服务。不过用车需向该局提前预订,每次服务都要付款,一般按每小时60英镑(约合636元人民币)的标准收费。

在英国,如果官员被抓住滥用纳税人的钱享受、摆谱,都是可能断送其政治生涯的大事儿。英国的这类事情,除了有相关规定约束和政府官员的自律外,媒体舆论的监督也至关重要。

今年4月,时任文化大臣玛丽亚·米勒被指责在与其住房相关的报销中多报了几万英镑,本来她的案子在国会的质询调查已经过关,通过在国会发表一份简短的道歉声明和退回一部分报销款项了事。但媒体舆论对此揪住不放,在连篇累牍的报道、质疑之下,她最终黯然下台。

3

2013年2月,当时担任威尔士事务大臣的戴维·琼斯被媒体拍到乘坐他的捷豹专车,从办公室到唐宁街10号参加内阁会议,两地相距不过百米。此举引起轩然大波,当时舆论指责其“懒惰”、“无耻”,工党对手甚至给其起了“捷豹琼斯”的诨名。虽然他以需要在会议开始前在车内看相关材料为自己辩解,此事最后不了了之,从中仍可看出媒体和舆论对于官员行为监督的重要作用。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