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众志成城,共抗云南鲁甸地震!(3)

【案例】众志成城,共抗云南鲁甸地震!(3)

如果说在汶川地震时,我们忽略的地震预警系统的建设,导致重大伤亡,那或许情有可原。但汶川之后,既然已经研制出成熟的预警系统,并经过了实践检验,可由于推广不力,导致预警系统未能在关键时刻挽救人命,那实在不应该。

地震预警系统推广慢,原因在哪里?关键是缺乏政策的强力支持与推动。有关专家就表示,“有的地方政府对此也不够重视”,“每到一个地方推广都要重新报告审批,有时耗时四五个月也不一定能成功”。

反观国外,地震预警系统的普及都离不开立法的支持和政府的强力推动,例如在日本,由于政府对地震预警系统的大力推广,地震预警基本在民众中普及。如今日本的地震预警不仅能通过广播、电视等渠道发布,手机运营商也能提供地震预警业务,当地震预警发布后,所有手机都能自动以最大音量发出特殊警报,并显示即将地震的信息。

汶川地震至今已过去6年,一方面地震造成重大伤亡不断,一方面地震预警系统出现空转,无疑暴露出当下防灾减灾体系的疏漏。推广地震预警系统已不能再等,当务之急,国家层面需要尽快制定地震预警系统发展规划,不仅在法律上确定地震预警的地位,也明确预警建设维护的资金保障机制,以及各级政府、社会组织和个人参与地震预警的权责,让地震预警早日在中国生根开花,挽救更多生命。

灾区需要爱心但帮忙不要添乱

面对严重的灾情,“把救人放在第一位”需要讲精神、讲奉献,更需要讲科学。对于社会各界爱心人士,尊重救援的科学性,需要的是“帮忙而不添乱”。

“把救人放在第一位”。在当前的云南鲁甸,这可能是所有事情都要为之让路的第一原则了。

面对严重的灾情,“把救人放在第一位”需要讲精神、讲奉献,更需要讲科学。相信专业的力量,才能尽最大可能挽救生命。从解放军官兵、专业救援队、医疗、电力、通讯等救援力量迅速结集,到打通空中救援通道摸底灾情,再到对进入震区的车辆实施交通管制,这样的步骤,本身就需要有统筹有协调有配合,就需要从容精确的科学精神。

更何况,鲁甸的抗震救灾,条件还尤其艰苦。道路不通畅再加上瓢泼大雨,很容易形成进不去、出不来的孤岛。昭通方面总结救援工作的四个困难,从伤员转运、道路抢通到物资缺乏,三个都与通道的畅通有关。就在近一个月前的7月7日,鲁甸还发生了多起山洪泥石流。从这一细节,也可见当地交通状况之恶劣。如果救灾指挥混乱、车辆大量涌入,很可能造成生命通道的阻塞。

对于社会各界爱心人士,尊重救援的科学性,需要的是“帮忙而不添乱”。涌动的爱心值得欣赏,让人感动。但从以往的经验来看,刚刚震后的这段时间,最重要的就是抢救生命,这需要专业设备和专业技能。相比社会志愿者能发挥作用的物资救助、心理救助,这在当前是优先级别最高的事。社会人士贸然前往灾区,很难保证不是“好心办了坏事”。在芦山、玉树等抗震救灾中,都曾出现过缺乏专业技能的志愿者反倒成为被救援对象的情况。

而对于政府部门、救援机构,尊重救援的科学性,需要的则是整合资源、调配力量,让更多专业救援人员及时抵达最需要他们的地方。先搜哪儿、如何施救,哪里有盲区、哪里更严重……科学的判断、合理的谋划,对有序高效救援起着决定性作用。中国的救援制度还是以政府应急救援体系为主,一定要发挥好这一制度能高效统筹的优势。

很多专业的救灾内容,可能不是坐在电脑前敲键盘用搜索就能想象的,还需要灾区及时的信息反馈。比如,有参与直升机救援的专业人士称,灾区的水电站和高压电线等,在救灾时容易阻碍到飞机飞行,如何与电网协调提供准确信息?精确空投能有效缓解灾情,但救灾物品空投包里装些什么更合理,也需要有关专家及时商定。“用智慧挽救生命”,也体现在这些细节的考量上。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