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十八大以来,中央和各级地方相继出台多项明文规定,严禁大吃大喝之风,虽然绝大部分地方和单位作风已经转好,但无奈总有一些官员能想出应付上级政策的对策,玩起了“游击战”,千方百计包装违纪违规的歪风邪气,继续做着国之仓鼠。这既有一些官员心存侥幸,更有当地纪检监察机关在监督八项规定、六项禁令和反“四风”规定如何落实中明显是走形势,甚至是缺位。当然也不能全怪监督缺位,难道肖某自己就没责任?的确,肖某作为下属,不得不听从单位和上级的安排去陪酒,这是礼节,完全可以做到喝酒适可而止、量力而行,何须拼命?但既然中央和地方有明令公款宴请,肖某就不能以此拒绝吗?如果上级仍然强硬要求、明知故犯,肖某完全可以举报到上级部门和纪委。但肖某选择了默默承受,这一选择是致命的。
其实机关里的陪酒恶习长久以来就存在,曾有公务员感慨,升官不是看你有多能大的政绩多受群众欢迎,关键是看你在领导面前的表现,最佳的表现方式之一就是喝酒,喝的不是酒,是前途。不光是男公务员深受其害,但凡有点姿色的女公务员,往往会被上级拉去与领导“三陪”,甚至被“揩油”“占便宜”。如此恶习不除,类似肖某的悲剧难免不会再次发生。解决之道,唯在各级党政机关正风肃纪,官员洁身自好,纪检监察力量与媒体、群众互动,加强对干部党风政风作风的监督、举报。
年轻干部陪酒猝死折射了什么?
上级领导到基层来调研,调研是什么,当然是通过调查研究来了解基层的基本情况,而不是来吃饭喝酒。一名年轻干部喝酒能猝死,如果不是他身体有原因,就是他们喝的酒太多了。调研归调研,和喝酒有什么关系。难道可以说,喝酒喝得多,调研的效果就越好了吗。此为其一。
其二,领导干部喝酒,为何还要一名年轻干部去陪酒。是为了练他的酒量,还是人多更热闹。更何况,喝酒多少,喝不喝酒,都是一个人的自由。可没想到的是,这场酒席竟然成了这名年轻干部人生的最后一场酒席,可叹,可悲,可怜!
其三,对于此件事情,一位年轻干部的猝死,为何政府迟迟不敢做出正面回应,是其中有不方便说的隐情,还是政府在构思怎么做好“公关”。不过,对于一名年轻干部的猝死,从人性的角度来看,都是十分值得同情的。政府处于制止谣言,维护稳定的角度出发,也不能一味的去捂,而要及时公开真相。
总而言之,对于机关的新进干部来说,最主要的是要利用大好青春来多学习岗位知识,提高工作能力,而不是陪领导干部喝酒吃饭。这件事情也说明了在基层,吃喝之风等不良风气仍然存在,这对于年轻干部的培养是不利的。为了年轻干部身体健康,也为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未来,到了彻底祛除这种不良风气的时候了。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