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正确对待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能否正确对待非公有制经济及其发展,直接关系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关系着公有制经济的调整和改革,关系着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发展和完善。
第一,非公有制经济与市场经济有着天然的联系。它具有明晰的产权关系、自主的经营决策、灵活的运行机制,这些特点与市场经济的要求是天然吻合的。它的存在和发展,不仅有利于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利用,而且有助于市场交易秩序和市场竞争体系的形成。
第二,作为非公有制经济的“三资企业”,在国际竞争大舞台上将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世界范围内的信息、资本和技术的快速流动,各国资本的相互融合,资源在全球范围内的优化配置和共享,是各国经济发展不可阻挡的大趋势。国外资本和技术与国内资本和技术的融合,是我国市场经济溶入世界经济大市场实现加速发展的一个必要条件。
第三,在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非公有制经济是依附于公有制经济的。虽然私营经济、外资经济本身带有资本主义剥削性质,带有强烈的自发性和功利性,因而要对它们的发展加强引导和管理,但它们的存在与发展,不但不会影响社会主义经济的性质,反而有利于市场的充分交换和平等竞争,有利于公有制经济内部产生激励机制和活力,有利于国民经济整体实力的增强,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繁荣和发展。
第四,非公有制经济为我国的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和发展提供了必要条件。它们适应市场的内在经营机制,为公有制经济的改革提供了借鉴;它们为吸收国有经济下岗职工和社会大量剩余劳动力开辟了广阔的就业领域;它们为国民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资金支持和新的动力,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从这些方面看,非公有制经济的存在和发展是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甚至可以说,没有多种多样的所有制经济的存在和发展,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国民经济的繁荣。
第五,非公有制经济具有长久的生命力。首先,非公有制经济与市场经济有很强的兼容性。它不仅生长在市场经济的环境里,而且是市场经济存在和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制度条件。从某种意义上说,没有公有制就没有社会主义,而没有非公有制也难以建成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其次,中国经济已经融入世界经济体系之中,公有经济与非公有经济不仅在企业之间并存,而且在企业内部融合,而这种融合日益具有国际性质。最后,经济发展本身具有集中与分散两种并行不悖的趋势。一方面生产规模在不断扩大,另一方面社会分工也在不断深化,不仅生产部门之间的分工扩大,而且各种产品的生产甚至一种产品生产的各个环节都成为专业化生产。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这种特性,造成了不同规模、不同所有制关系的企业并存的可能性和必然性。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我国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提倡的决不是搞私有化。历史证明,在私有制为主体的社会里,生产资料总是集中于少数人手中,多数人因为失去生产的客观条件而不可能成为经济上独立的生产者。因此,社会基本构成就必然是:少数的资本所有者和受他们支配的大多数劳动者,劳动者总是要以不同形式为资本的所有者提供剩余劳动。因此,私有制是一切剥削制度和社会不公平现象产生的制度基础。不管私有制的存在有多么的必要,也不管它的发展对现时的生产力能够起到多么大的促进作用,它的存在绝不会是永恒的,而只是一种过渡性的生产关系。因此,我们决不能只看到私有制经济对生产力促进作用的一面而忘记它自身的社会规定,更不能将私有化作为我国改革目标的制度设计。可以设想一下,如果我们真的搞了私有化,结果又将会怎样呢?可以肯定,大多数劳动者势必会基本上或完全丧失生产资料,导致少数人拥有大量资本和地产,而多数人陷于赤贫,社会矛盾空前激化,社会和谐发展就只能是一句空话。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