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微信十条”让网络环境更健康(5)

【案例】“微信十条”让网络环境更健康(5)

微信就像某大户人家的儿子或女儿,才出生的时候非常可爱,但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上的“毛病”越来越多,而其“父母”似乎“只知道生,不知道养”,家庭纪律不怎么严格,有时还对其出格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如果继续对其不理不闻,等他(她)“翅膀长硬了”,那就非常麻烦。国家网信办作为我国网络空间的秩序维护者和管理者,及时出台管理制度,不仅明确“微信父母”的主体教育责任和管理责任,而且还对微信以及微信的兄弟姐妹(QQ、易信、陌陌、来往、米聊等等)都“约法三章”,相信这些制度贯彻落实后,会给移动网络空间撑起一片晴朗的天空。

“微信十条”出台后,很多网民都欢欣鼓舞,认为此举可以促进我国移动互联网的健康良性发展,确保广大网民能够及时获取到真实有效的信息。当然,也有少部分人正在忧愁着,比如,开发即时通信工具的互联网企业,其管理任务增加,责任加大;一些已经有一定影响力的“服务号号”或“订阅号”,它们再也无法像此前那样为所欲为,随时都有被关闭的风险。当然,还有那些喜欢发布“权威消息”的幕后写手,其文章发不出来,谁给他付稿费呢?

任何政策的出台,都是“几家欢乐几家愁”,但只要这项政策的立足点是维护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那就会得到绝大多数群众的拥护。绝大多数网民都拥护“微信十条”,少数网民忧愁忧愁,也就过去了。

“微信十条”是一场及时雨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近日制定《即时通信工具公众信息服务发展管理暂行规定》,进一步规范对即时通信工具公众信息服务发展管理,促进互联网行业健康发展。网民将《即时通信工具公众信息服务发展管理暂行规定》称为“微信十条”。

近年来,包括微信等在内的即时通信服务发展迅猛、广受欢迎,在社会生活等领域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它们不仅为网民提供了一个沟通交流的平台,更成为网民了解信息、获取知识的重要渠道。

我们在肯定即时通信服务积极作用的同时,不能忽视所存在的问题。比如少数人利用即时通信工具发布涉恐、涉暴、涉黄等违法信息,传播诽谤和谣言信息,引起网民的反感和恐慌,造成不好的社会影响。对此,我们必须下决心、加大力度治理。

“微信十条”的制定无疑是一场及时雨,让不规范操作受到制度约束,让别有用心之人受到法律法规的震慑,这是对即时通信工具运行不规范的源头治理。一方面,即时通信工具服务的提供者必须要合法经营,落实安全管理责任,保护用户信息和公民个人隐私,接受社会监督。严把产品质量关、严格执行相关标准、配备技术高和品行端正的开发人员,这是落实安全责任的重要保证。一些即时通信工具使用过程中的问题尤其是安全问题,很大程度上都是因为产品本身存在安全隐患,这就要求即时通信工具服务的提供者高度重视产品性能,进行必要的服务更新和技术升级。

另一方面,即时通信工具服务的使用者必须谨言慎行、遵守相关规定。规范用户的操作,可以通过一些技术手段实现,比如,严格对用户信息和拟发布内容的审查,一旦发现虚假或者不当信息,就不让用户注册使用,不让信息发布。当然,规范操作,更要靠用户自律。“微信十条”强调,即时通信工具服务使用者注册账号时,应当与即时通信工具服务提供者签订协议,承诺遵守法律法规、社会主义制度、国家利益、公民合法权益、公共秩序、社会道德风尚和信息真实性等“七条底线”。“底线”不容突破。而作此规定,并不是说我们对即时通信工具服务的使用者不信任,恰恰是我们加强管理、履行职责、加深对用户信任的体现。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适时的规定和深得人心的制度正如一场及时雨,滋润着我们的心灵。即时通信服务的管理,是互联网治理的重要一环,大意不得。不论是即时通信工具服务的提供者,还是使用者,都应该对“微信十条”积极响应,共建互联网发展的良好秩序,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维护国家和自身安全。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