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微信十条”让网络环境更健康(6)

【案例】“微信十条”让网络环境更健康(6)

“微信十条”是净化“朋友圈”的一剂良药

朋友圈和公众号的迅猛发展,在给人们带来信息传播和互动交流便利的同时,也逐渐成为谣言及涉恐、涉暴、涉黄等违法信息大肆传播的集散地,推销的天天刷屏,各种爆料的、诈骗的满群飞。及时通讯市场的乱象不仅危害着正常的网络传播秩序和公共利益,更引起网民的反感和恐慌,造成非常恶劣的社会影响。

所以,我们必须下决心、加大力度治理“朋友圈”,用底线来圈住他们,用制度来约束他们,用法律来震慑他们,让运营商承担必要的责任,让公众号更加负责、谨慎。而“微信十条”就是在这样的背景和期待下出台的。

那么,“微信十条”有哪些内容值得我们期待呢?首先,即时通讯市场门槛更高了,《规定》要求即时通信工具服务提供者应当取得法律法规规定的相关资质,建立健全各项制度,保护用户信息及公民个人隐私,及时处理公众举报的违法和不良信息。其次,申请公众号更难了。注册公众号,不仅要通过即时通信企业的审核,还要通过公众号所在地的主管部门审核并报互联网信息主管部门分类备案才能注册。再次,发布信息更严了。未经批准的公众号不得发表、转载时政类新闻,这是一道“紧箍咒”更是一条“高压线”。最后,“微信”也要实名了。及时通信服务者要贯彻实名制,并按照“后台实名、前台自愿”的原则,要求注册者提供真实身份信息进行认证。

通过以上“微信十条”重点内容的归纳和总结,我们发现,“微信十条”是净化“朋友圈”的“一剂良药”。他顺应了即时通讯市场的发展要求,是即时通讯发展到一定程度,国家对其进行规范治理的“水到渠成”的举措。《规定》不仅对普通使用者几乎没有影响,更不会影响到“言论自由”。因为它主要针对的是公众号的注册、使用和对即时通讯企业的规范和引导。

最后,“微信十条”的发布,是引领即时通讯企业做大做强、越走越远的保障。“无规矩不成方圆”。如果任由及时通讯市场乱象丛生而不加以管理,无异于任其自生自灭,这样既不利于企业的成长,更不利于即时通讯市场的健康发展。所以,只有即时通讯企业与广大网友一起遵守“微信十条”,以“七条底线”为底线,才能让我们的“朋友圈”更健康,才能让即时通讯企业做大做强,走的更远。

【启示与思考】

“微信十条”的正式发布,并没有意料之外的成分。微信早已经从“润物细无声”的初始状态,勃发成全民使用的手指信使。在封闭的点对点之互动交流之外,公众号和朋友圈则成了它不同于微博的另外一种发散方式。

但不可否认地是,由于没有先入为主的治理,这曾经是涉恐、涉暴、涉黄等违法信息所乐于滋生的“法外之地”。当然,对于这信息世界中的“最后一公里”,监督和治理自然不会长期的梗阻。而“微信十条”,也正是为正对这些公众平台所“私人定制”的条条框框。

“微信十条”出来之后,要求即时通信工具服务提供者通过真实身份信息进行认证注册,其必然会认真履行自己姓名的法律责任,而在条条框框中发出可信认、质量高的原发信息。接收方的大众在有安全底线的托举中,则可以少些后顾之忧,从而可以让自己的言论和意志在信息发散中得到落实。当然,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让自由在规范中正确前行。

在“微信十条”的第六条规定用户应当承诺遵守“七条底线”,显然这个规定是对“七条底线”的区域延伸。“七条底线”并不是对网友提出的“天花板”要求,而是最低行为准则。这也是国法和人情在双向共赢中所应该秉持的最大公约数。随着对微博等整顿清理,“七条底线”也廓清了网络风清气正的环境。大河有水小河饱,而“微信十条”对于“七条底线”的起承转合,也是情理之中。

中国网民最关心的话题中,言论自由无疑是关键词。而“微信十条”也正是对此应运而生,它所打造的和谐清洁的言论和信息交流广场,正是普罗大众的福祉所在。有了底线,才有自由规范的前行。有了秩序,才有信息消费的井然。被过滤了渣滓的微信,才更有了生活本质的原汁原味。

欢迎继续关注经典案例。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