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右倾化与中日关系(3)

日本的右倾化与中日关系(3)

三、未来中日关系的展望

(一)中国对日外交政策的问题

日本现在有两大首要任务,第一大任务是发展经济;第二大任务是日本要处理同中国的关系,特别是缓解对抗,日本的价值观外交只会激化矛盾。日本的价值观外交其实跟日本现在的经济现实、政治现实表现相悖。安倍其实根本不是推行价值观外交,而是战略性外交。安倍鼓吹价值观外交根本缺乏合适的国际背景,美国政府对这个价值观外交基本上不重视。日本过去的外交传统不是价值观外交,这违反战后日本传统。因此,外国对日本的价值观外交评价非常低。[4]

在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中,西方整体下降,中国举办完奥运会后,中日又发生撞船事件。日本是一个很大的国家,它对外方面碰到的问题就是中国,而且中国的背景不是一般的强大。现在中日之间有两个背景,一个是中国的军事力量急剧持续增长;另一个是日本战后长期走和平主义、自由国际主义道路,在和平主义思潮的浸染下,日本不会全然忘却和平主义。但是日本感到战后道路,没有得到真正的安全,没有使日本在经济上及外交上继续在亚洲突出。美国的安全承诺让日本人很怀疑。日本现在眼里只有中国,觉得中国威胁日本的安全。

回顾钓鱼岛争端,石原要购岛,使日本国内、国际上都认为他要摧毁中日关系。野田认为国有化能够保持中日关系最起码的稳定,石原在2013年4月突然宣布购岛,这时候中国政府的示威却没跟上去。在对抗形成后,中国的主流思维方式有一些缺陷。

第一,中国还是不太注意外在环境的规定作用。规定作用主要有两个:一个是美国。但是崛起的中国应怎么做、做什么,这对中国周边有极大的规定作用。第二,日本是效率低的国家,日本国内的分歧和共识是难得的,这个问题中国注意得还不太够。第三,战争有一个内涵,就是战争是一个互动过程,一方的行为影响另一方对它的行为方式,这是互动。中国不是很注意中日之间的互动。第四,国内政治的动力和制约,至今为止大家对国内的制约、国内的各种情况讨论得很不够。中国国内越来越复杂了,战略需求有国内制约,这是根本矛盾。第五,中国讲硬实力,软实力讲得比较少,特别是外交。中国取得了伟大的成就,GDP终于超过了日本,但中国的软实力很弱。在“吵架”的时候,在观众中中国得分不多。外交是很重要的,如果中国的朋友少于对手,那么中国再强大也没用。另外,中国的地缘特征不够明显,中国虽然比日本大,发展势头好,但是有一个难处,中国战略目标容易分散,有时候中国战略安排的客观困难可能比日本大一些。

2012年9月10日后,中国已经放弃做日本公众工作的决心。日本是自由民主国家,具有较强的复杂性,因此中国要去做工作,有的时候重大的成就是一分一分得来的。在中日对抗情况之下,中国多数的地方政府已经放弃做日本工作。毛泽东、周恩来跟日本打过很多年仗,但他们还是认真做日本的工作。中国13亿人口,不能光靠政府,有时候还是要继承毛泽东、周恩来的好作风。从古到今好的战略家就是对敌人很有计谋、有战略,能团结人。中国与日本要领域对领域、地方对地方、企业对企业、人对人的交往,而且如果可以持之以恒的话应该会有作用。中国20世纪80年代播的种子有的长得好,有的长得不好,到了20世纪90年代基本就烂在地里了,到了野田佳彦这些人,就完全没有效果了,这就是播种工作受到各种不利因素影响所至。

中国也不要夸大日本对外政策的战略性。首先,一个国家没有独立对外政策,战略性很有限,中国对外政策虽然有的地方比较乱,但是战略性强;[7]

第二,习近平总书记的战略性肯定不亚于安倍;第三,中国有一个麻烦,要对付的基本问题是国外多方面的,这一点不像日本,日本现在就是与中国为敌,所以战后日本在对外政策方面的战略性,在思维、体制、政策贯彻水平方面是不高的。但是因为它任务很集中,外面也只是针对中国,这一点加强了它推出战略政策的便利。中国因为要应对好多国家,所以受到外交决策限制。

(二)日本对中国的外交战略

日本对华战略主要有几个方面:首先日本一直把中日关系看成是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但是中间的层次是不一样的。日本出台它跟中国建立战略互惠关系,这个互惠主要是经济上的互惠,就政治安全而言日本跟中国没有什么互惠,所以它捞取经济利益非常重要,这样就出现了在政治安全上对立而在经济上互惠合作这样一种局面,日本现在要坚持政经分离的原则,继续在中国捞取更大的实惠。所以这也决定了日本不愿意跟中国搞全面对抗,如果搞全面对抗必然会对日本经济关系产生消极影响,这是它不愿意看到的。从安倍的政策顺序上来看,日本现在做了优先顺序的一种调整。原来要稳定住中美两大国,但是现在中日关系出现危机,所以现在日本首先考虑的是美国,然后是周边,周边主要是东南亚、东盟国家,包括印度、澳大利亚,现在日本基本的思路是跟美国和周边国家都搞好关系,取得一定的政治资本之后再跟中国改善中日关系。因此当前日本强化日美同盟,通过强化日美同盟牵制中国、遏制中国,强化日美同盟也是想借船出海。其次是通过周边构筑一个围堵中国的网,日本充分利用中国周边国家对中国这些年发展产生焦虑的机会,积极拉拢它们。再次是打铁还要靠自身硬,日本重振自身经济,要突破国内一些禁区。在钓鱼岛问题、在历史问题上挑战中国,这种挑战是日本要营造一种中国外压的气氛。把中国作为竞争对手、假想敌来看待,然后极力渲染中国威胁论,还要制造一种外压,历史上日本特别会利用外压。它认为现在中日关系面临的一些挑战正好给日本自我松绑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机遇,日本可以借机强化日美同盟,同时在国内突破宪法的一些条条框框的束缚。这样可以让日本借机在国际社会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提高自身的存在感。日本也积极参与地区制度的构建,并开始把手伸向比较边远的地区,比如中东、非洲等地。最后就安倍来看,还是通过向中国示强,来显示出自己是一个强人,营造自己是强势领导人这种趋向比较明显。

(三)中国的对策

日本在中国整体外交格局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具有双重身份,它既与我们是大国关系,同时也是我们的周边国家,日本在中国外交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因此,中国在处理对峙关系时要考虑到尽管中日矛盾摩擦不断突显,但是中日关系不仅仅是一个竞争的关系,还有合作关系。在这种情况下,中国要强调两个大局,就是国内和国外两个大局。中国有市场,日本还要跟中国学习,中国利用的空间还非常大,未来这十几年或者更长时间里,中国若要实现两个一百年的目标,还是应该稳定中日关系,甚至利用这一关系。既然日本是我们周边国家,又是我们很重要的周边国家,那么中国还是应该稳住日本,稳住日本对于我们经营周边有非常大的帮助。

展望中日关系,可以看到几个趋势:第一,中日之间斗争与合作并存的现象一定会持续下去,而最重要的是斗争问题。第二,中日关系将来一定会走向缓和,但是要有一个合适的契机,要有一个基本的前提,岛争问题其实不是中日关系的全部,应该说从中日关系整体大局来讲,一定有日本正常轨道往前发展的可能性。从长远来看,中日两国通过外交努力、通过其他方面的努力,这个问题不至于影响中日关系的大局。另外,中日冲突尤其军事冲突的可能性不大。这几年有几个敏感时间的事件,比如2014年是甲午战争爆发120周年,2015年是抗战胜利日本投降70周年,2016年日本要举行议会选举。连续三年之内日本有可能还会利用一些时机继续做出一些动作,来干扰中国的发展问题。日本政治优先化的态势不会改变,修宪的步伐也不会停止,靖国神社问题还会作为一张牌来干扰中国。日本打破战后国际秩序,成为正常国家的目标应该不会动摇,遏制中国和平发展的举动也不会停止,依靠美国主导亚洲乃至成为世界政治和军事大国的目的也不会舍弃。日本与东南亚、印度、澳大利亚等国一起构筑围堵中国地区安全网的企图也不会放弃。中国应采取以下对策:

第一,中国应该把握大局,保持耐心,努力创造谈判解决领土主权争端的契机,维护战略机遇期。在对日斗争中保持非常清醒的大局观,必须处理好国家发展利益和主权维护利益之间的关系,要清醒地知道国家发展利益才是最主要的利益,而主权这个问题又必须要能够符合国家发展利益,维护我们的战略机遇期。但是主权问题的高度刚性决定中日围绕钓鱼岛领土主权的纠纷短期内不可能得以解决。所以中国应该设立一个长远的目标,努力创造谈判的契机,并且延长这样一个进程,以这个时间来换取空间。日本现在利用主权问题干扰中国发展进程的动机十分显而易见,所以中国应该冷静地应对,开展有理有据的斗争,针对日本种种的挑衅言行要严格区分性质,对于涉及主权的原则性问题要高度警觉。日本政府经常用言语方式来故意挑拨中国,对此进行冷处理或许是很好的办法。在钓鱼岛问题上,中国的态势很好,只要坚持“不挑事但也不怕事”的基本原则,保持战略耐心,稳守现在既有的成果,坚持常态化的维权、执法行动,结合外交上的主动作为,中国能够稳住当前的局势。在目前的僵持阶段,包括中日在领土问题上的僵持,也是一个时间收益,将来中国与日本谈判也是为了时间的问题,只要把握大局,避免出现一些意外的事件,对中国是有利的。

第二,中国应该在周边外交领域有所作为。其实中日之间的关系从根子上讲是中美关系的问题,美国是做局的,它既然做了这个局,我们就不可能在这个问题上对它抱有任何期待。但是,美国的战略设计是让中日长期争斗,但又不至于破局,彼此消耗,达到牵制中国和控制日本的双重目的。所以美国在中日领土纠纷中,可能选择站在日本方面,但美国同时也兼顾中国的感受。所以当前尽管中美间的结构性矛盾日趋突显,但建立新型大国的基本条件都存在,美国对中国既牵制又避免与中国发生全面军事冲突的战略红线非常清晰。因此,中国应该加强中美多领域合作关系,中美关系搞好了,日本应该不会掀起太大的波浪。韩国和日本同样存在着领土问题,而且长期有争议,所以还是应该中韩联手保持对日压力。

第三,在军事方面,中日斗争无论是中国还是日本都不可能在现阶段挑起全面军事冲突,作为一个解决领土争端问题,中国对日本的军事斗争应该抓紧做好。比如当前在东海方面,中国要加强军事力量,中日之间军事实力不可能单纯在中日之间作对比,因为这里面还涉及到美国的因素。仅就中国和日本来对比的话,目前中国在一些实力上还确实不如日本,比如中国的海上力量、远程战略监视的能力都要远弱于对方,但是中国也有长处,中国在战略打击方面比日本强,所以中国应该扎扎实实地做军事方面的准备,未来的中日关系必然是以摩擦为主、合作为辅的状态。从过去讲友好变成讲利益,中国要现实一点,不要单纯讲友好,现在的思维要更多换成利益、换成中国的发展,然后适当考虑政经分开。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