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狠”字当头 推进改革(2)

湖北:“狠”字当头 推进改革(2)

摘要:改革之“狠”要敢于狠,也要善于狠。要“狠”在担当。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要肩负改革责任,不做太平官,不怕得罪人。不只是“嘴上讲狠”,更要看“腿上功夫”。改革硬措施落地,才可谓担当,才能够立“狠”。

湖北全面深化改革尤其需要狠劲。抢抓机遇靠“狠劲”。上一轮改革湖北与全国其他地方一样,留下了一些历史难题。国有企业的包袱比较重,计划经济的色彩比较重,小生产的观念比较重,既得利益的牵绊比较重。这“四重”恰恰是改革难点。对于湖北来讲,改革是解决难题、卸下重负、轻装前进的重大机遇。发挥优势靠“狠劲”。湖北的科教、人才、区位等优势长期没有得到充分释放,要通过“狠劲”冲破思想观念的束缚,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让潜在优势转变为发展优势。走在前列靠“狠劲”。放眼神州,改革发展百舸争流、千帆竞发,湖北不进是退,慢进亦退,不“狠”,何以跟上节奏?不“狠”,何以走在前列?狠抓落实靠“狠劲”。由于部门利益和传统工作方式的制约,一些部门嘴巴上放权,实际上拖着不放;一些部门放了明的权力,留了暗的权力;一些部门放了次要的权力,留了起“决定性作用”的权力。改革就像钉钉子,没有狠劲,不敢硬碰硬,改革举措就难以落实。

改革要有“狠劲”,关键是“一把手”和领导班子敢于担当。担当之勇是“狠劲”的总根源。有的地方和部门重视不够,想得少、议得少、干得少;有的自觉意识不强,等上头,观外头,畏出头;有的作风不实,满足于会上和嘴上改革、纸上和墙上改革,重点领域不敢进入,关键环节不敢突破。这些都是典型的不敢“狠”或者是“抓而不狠”,是光说不练、摆花架子、做表面文章,是“假狠”,说到底是不敢担当。

改革之“狠”要敢于狠,也要善于狠。要“狠”在担当。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要肩负改革责任,不做太平官,不怕得罪人。不只是“嘴上讲狠”,更要看“腿上功夫”。改革硬措施落地,才可谓担当,才能够立“狠”。“狠”在要求。改革是硬任务,不能软落实。改革部署轻描淡写,改革推进敷衍了事,就是软落实。硬落实,就是要求要高,高在全国、全省争先创优的标准上;要求要严,严在真奖惩、见狠气的魄力上。“狠”在作风。好态度才有好作风,真改革必然有硬作风。作风硬才能说“狠”话、出“狠”招。作风要硬在敢立军令状、敢讲不留余地的话上,硬在敢喝第一口汤、吃第一个螃蟹的招式上。“狠”在制度。久久才能为功。一时之“狠”难见实效,“狠”效在长久。长效靠制度,有制度才可见成效,要以制度奖惩行为、推动改革。

责任编辑:刘婧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