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不容易”的村支书
紧邻的曲靖市会泽县江边村委会严重受灾。江边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李立安家房屋全部倒塌,一岁多的女儿李苑萍被垮塌下来的太阳能热水器铁架卡住,在房屋废墟中大哭,妻子熊蓉会没了踪迹,10多位村民正在施救。
李立安家隔壁的崔举顺家也有3人被埋,李立安立即组织村民到崔举顺家去救人。10多分钟后,崔举顺11岁的女儿崔茂兴和9岁的女儿崔茂玲被抢救出来。而李立安的妻子被救出时已昏迷不醒。
抢救妻子与女儿的整个过程,李立安没有参与;护送妻子与女儿去医院,李立安没有参与;随后,妻儿在医院救治时,李立安更是无暇顾及。
震后一个小时,他马上组织11个村民小组长,并与另外两名村干部分头到有人员伤亡的3个村民小组,挨家逐户清点人数,排查人员伤亡情况。
“李主任太不容易了,没有他我们真不知道怎么办,现在家家户户靠主任一个人串起来,他太累了。”岩角小组村民钱文明心疼地说。
一对可亲可敬的“战地夫妻”
提到一对忙碌在救灾一线的“战地夫妻”,龙头山镇的村民们都会竖起大拇指。这对夫妻,丈夫叫罗以明,在龙头山镇总工会工作;妻子叫杨艳,在龙头山镇农技站工作。
罗以明的父亲在地震中不幸遇难。罗以明夫妻俩主动请战,立下生死约定,一起上前线,帮助重灾区的乡亲们。他们积极参与抢险救援,协助部队官兵用双手刨出12具遗体,成功抢救2人。
就在他们奋战在抗震救灾一线时,家里的亲朋好友和左邻右舍主动帮助将78岁的老人送上山,并举行了一场特殊而简单的葬礼。
地动山摇,家破人亡,夺不走党员干部心系群众的深厚情怀。灾难来临时,第一时间挺身而出,与群众患难与共,并千方百计救援群众的党员干部还有很多……
正是灾区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在灾难之初第一时间的挺身而出,带领群众开展自救,为灾后72小时黄金救援的“大接力”,跑出了重要的“第一棒”。
救援“大接力”,他们挺进灾区与群众在一起
山崩地裂,别人往外跑,他们却往里面冲;危难时刻,他们脱口而出“跟我来”。
在县城挂职的鲁甸县龙头山镇党委书记李善云就是其中的一员。
龙头山情况如何?群众伤亡怎么样?地震刚过,从手机短信上确认地震后的李善云心急如焚,迅速联系周日休假的镇计生办主任白彦宏,一同驱车往镇里赶。李善云清楚,这时他的岗位在龙头山。
山体塌方,道路堵住了,前面还有八九公里才能到达龙头山镇的骡马口村。怎么办?徒步前进!18时,两人终于赶到了目的地,只见乡村笼罩在一片烟尘中。他马上向县委书记、县长发出灾情很严重的信息。
就在此时,县委组织部电话通知他说:“龙头山发生地震,你的挂职期提前结束,请立即返回龙头山组织干部群众抢险救灾。”他报告说:“我已经到达龙头山!”
当天19时左右,李善云正在组织群众转移的时候,常务副县长带领救援力量赶到。
20时不到,县委书记、县长赶到,县委一班人和干部们相继赶到,公安、武警、消防官兵赶到,民兵应急分队赶到,县里的医疗救援队伍也赶到……
20时刚过,昭通市领导赶到,市里的救援力量也赶到……
雨夜里,省委书记秦光荣赶到灾区看望慰问伤员。省长李纪恒赶到龙头山震中现场指挥抗震救灾。各方救援力量也来了。在龙头山镇灰街子集中点,召开了抗震救援会议,成立了抗震救灾现场指挥机构,应急抢险全面展开。
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各部门各单位紧急行动,各级干部及救援力量立即奔赴灾区。
交通、水利、电力、通信,一支支工程部队,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地震、民政、卫生、国土、住建等部门的救灾队伍,密切协作,投入救灾。
医务人员源源不断赶赴一线,建立流动医疗点,救治受伤人员,及时转运重伤员。
在地震发生后的第一时间里,各级党员干部,怀着与人民休戚与共的情感,冲破塌方的阻隔,冒着飞石和余震危险,依靠双腿冲破险阻进入重灾区,与受灾群众汇聚在了一起。
在灾后72小时黄金救援期,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与部队官兵等各路救援力量协同作战,搜救出被掩埋群众600余人,22.97万人紧急转移安置。收治伤员2993人次,209名重伤员得到及时转移救治。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