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大倒逼“腾笼”力度。坚持以环保集中整治行动为总抓手,着力打好消灭污水直排、自备井整治、河道生态修复、推行煤改气、整治空气异味污染、淘汰黄标车、防控城市扬尘污染、治理农业面源污染八大战役,重点治理超标准排放、超标准消耗的“双超”企业,对现有“双超”企业产能实行铁腕执法、坚决淘汰。在此基础上,实行分阶段逐步加严的环境标准,每两年提高一个标准动态控制,到期不达标的关停改造,用生态环境标准,加大倒逼腾笼力度。在“腾”用地空间上,坚持“控制增量、盘活存量、提高质量”的原则,严格建设用地供应管理,加大闲置低效用地的清理整顿再利用,着力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集约化程度。截至目前,已清理腾出建设用地2.8万亩,通过建设多层厂房节地100.5万平方米。在“腾”环境容量上,通过严格项目准入,加快产业更新和落后产能淘汰,促进总量减排和环境改善。先后对4个区域实施了限批,拒批“双高”项目81个,关停污染企业581家;上半年,COD、氨氮、SO2、氮氧化物排放同比分别削减2.3%、4%、5.5%、11.2%,累计已完成“十二五”减排任务的50.2%、72.9%、71.5%、24.9%;“蓝天白云”天数达到85天,60%以上的河流水质达到Ⅴ类标准以上,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在“腾”资源要素上,实施差别电价、水价等差别价格政策,倒逼落后产能退出,促进资源要素集约节约利用。全市已有159个节能减排技改项目投产,万元GDP能耗下降4.89%,超额完成省定3.7%的刚性目标。上半年,全市工业用电增长9.6%,增速同比下降0.9个百分点。在“腾”市场份额上,坚决淘汰能耗高、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落后工艺、技术、设备和产品,已淘汰水泥、造纸、焦炭、玻璃等落后产能240多万吨。
加大创新驱动力度。着力突破现有技术的应用提升和已有成果产业化,真正依靠创新驱动来“换”高端高质高效的绿色产能,形成产业更新长效机制。首先,搭建创新平台。发挥企业的创新主体作用,加快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和科技创新孵化器等创新平台建设,潍柴动力和盛瑞传动成功创建为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市科技孵化中心启动建设,12家省级开发区全部建设了孵化器、其中国家级5家,孵化面积达到100万平方米。其次,推进集成创新。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完善资金链,实行集成创新、集中突破、集群布局、集约服务,着力培育壮大优势主导产业。对确定的22个主导产业逐个编制规划,制定产业技术创新路线图,已建成省级以上产业技术创新联盟21家,从今年起每年设立4亿元创新基金,五年达到20亿元,再利用金融手段放大到200亿元,为产业技术创新发展提供资金支持。目前已形成一批能够推动转调的科技创新成果,像潍柴动力柴油机再制造项目一期已形成2万台产能,每年可节约金属1.2万吨,节能近5000吨标煤。盛瑞传动8AT项目比5档变速器可节油14%,首批10万台生产线已顺利投产。第三,强化人才支撑。大力实施科教兴潍和人才强市战略,抓住省部共建潍坊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试验区的机遇,开展了中、高职与普通本科人才衔接培养试点,启动了潍坊科技大学和全省职业教育公共实训基地建设。在潍坊创新创业的40多名“千人计划”专家多数分布在各产业领域。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