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环境出好干部

好环境出好干部

《晏子春秋》中记载:“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南橘北枳的典故说明,外部环境影响人、也造就人。实践证明,优良从政环境产生好干部,恶劣从政环境则易滋生“坏干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强党的建设,必须营造一个良好从政环境,也就是要有一个好的政治生态。这既是对当前党的建设历史规律的准确把握,又是对培养党和人民需要的好干部的深刻洞察。

从政环境是干部成长的“水土”。有什么样的水土,往往就会造就什么的干部。东汉哲学家王充在《论衡》里说:“譬犹练丝,染之蓝则青,染之丹则赤。”一个地方从政环境好,政治清明、风清气正,好干部就能层出不穷,良币就能驱逐劣币,坏干部不仅无法为祸作乱,在“大气候”影响下也会慢慢变好;相反,一个地从政环境差,歪风盛行、乌烟瘴气,官场“逆淘汰”大行其道,坏干部就会横行无忌,好干部不仅难以安身立命,在“大环境”熏陶下难免会同流合污。由此来说,培养好干部,不能寄希望于“出淤泥而不染” ,营造良好从政环境至关重要。

从政环境最核心、最根本的环境是用人环境。用人环境直接决定着从政环境的好坏。用人环境污浊,从政环境就恶劣;用人环境清明,从政环境就干净。 试想,如果“又跑又送,提拔重用”屡试不爽,“打招呼、递条子” 屡见不鲜 、“任人唯亲、唯钱、唯圈”屡禁不绝,从政环境怎能不污浊不堪。净化用人环境,关键树立正确用人导向,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凭德才看干部、以实绩论英雄,公道对待干部、公平评价干部、公正使用干部,让好干部有全身谋事之心,而无侧身谋人之虞。严格执行《干部任用条例》,程序不变通、原则不退让、标准不降低,一把尺子量到底、一个标准用到底,让好干部受尊重、得重用,让差干部没市场、受贬责。坚决整治选人用人不正之风,狠刹跑官要官、买官卖官、说情打招呼等歪风邪气,既查当事人、又查责任人,以重典治乱、猛药治顽的决心净化用人环境。

从政环境,说到底也是一种制度环境。严密规范的制度,本身就是最稳定、最持久、最管用的从政环境。邓小平同志曾指出,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走向反面。党的十八以来,八项规定等一系列制度的实行,铁规发力、禁令生威,官场风气为之一变,从政环境为之一新。持之以恒地抓制度建设,织密制度笼子、减少制度漏洞,以制度监督权力、用制度规范行为、靠制度优化环境,持续用劲、久久为功,把权力装入“制度铁笼”。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执行的要害在于严格,制度执行必须一就是一、二就是二,不能“缩水”、更不能“放水”,不能让制度的“铁笼子”成为“草笼子”。优化从政环境过程中的有效做法和成功经验,用制度形式固定下来,感性认识理性化、零散经验系统化、成功经验制度化,逐步形成系统完备、简便易用的制度体系。

吏治不严,环境难优。始终从严治党、从严治吏,从政环境岂能不优。“诚欲正朝廷以正百官,当以激浊扬清为第一要义。” 激浊扬清,从严治吏最为紧要。十八以来,中央持续“拍苍蝇、打老虎”,重拳治吏、铁腕反腐,吏治环境的清明,推动从政环境的清洁。要把从严管理落实到干部建设的全过程,从严教育、从严管理、从严监督,让每一个干部都要心有所畏、手握戒尺,自觉懂规矩、守法纪,不破“底线”,不越“红线”,不触“高压线”。坚持有腐必反、有贪必肃,坚决惩处贪污腐败分子、持续肃清贪污腐败现象,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运用好“民主集中制、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严格党内政治生活、加强党内团结”四个“法宝”,严格党的生活、发扬党内民主、严明党的纪律、维护党的团结,坚决清除党内庸俗化、江湖化不良现象。

责任编辑:郑瑜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