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出一张民营资本市场准入的负面清单
李曙光:在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出来以后,下一步具体操作涉及三个关键角度。
第一个,从宏观来说,混合所有制关键要回答谁来主导的问题,因为存在两套顶层设计的语言体系,这个问题就成了下一步在操作或者在开始启动混合所有制改革中遇到的头号拦路虎。我最近也去考察,广东省委国资委的方案里面就涉及一些关键问题,特别涉及混合所有制企业章程的起草、合同的起草必须由国企主导。地方也看不清楚,但这样做是安全的。
另外一个角度,在这次三中全会决定出来以后,很多民营企业跃跃欲试,但是这些具体的改革方案一出来,很多民营企业就考虑了。在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来第二个改革是分类改革分类管理,上海是三类,竞争类、功能类和公共服务类的,广东分为公共性、基础性的、平台性的、资源性的、引领性的。因为各地对于国企分类的定位不一样,对于分类之后这些民营企业在不同类别的进入,实际上是有不同的混合法的,功能类在上海,肯定是不允许控股,在广东像平台性的、资源性的、公共性的、基础性的也不允许主导。而且这个分类的标准和科学性有问题,打个比喻,现在我们所谓的是A加B加甲,不是一个层面的分类。三中全会决定写得非常好,改革力度非常大,但也不是毫无瑕疵,我们要指出来。混合所有制不管怎么分,肯定在混合形势、比例、方式有很大差别,这一块不是三中全会决定能解决的,也不是各个省的方案可以作为样板,因为各个省的方案是第一层级的,中央的资源垄断性的企业根本涉及不到,实际上最大的一块是央企,央企掌握的国有资源是最多的。
另外混合所有制没有提到金融企业的混合,这是下一步的重点。我们提到要搞民营银行、保险制度,市场机制,但是没有人提到金融企业是中国经济中最需要混合的问题。从中观层面来说,涉及不同类别的混合策略是不一样的。负面清单是政府拿出不允许开发的,不让混合的就叫负面清单,其他都是可以混合的,这个是对政府的要求,必须把清单一列一列开出来。
顾功耘:我讲一点,要利用股份所有制来吸引民营经济,究竟能够进入哪些领域,跟我们分类监管实际上很有关系。从现在来说,国家战略层面的产业,国家要控制的。这些产业现在都是概念,没有具体决定究竟是哪些方面,哪些方面是负面清单。所以现在不知道,哪些方面是都放出去就可以的。负面清单是越少越好,因为现在没有确定,那么民营究竟哪些进、哪些不进要搞清楚。外资能进,那民营资本肯定可以进,至于可能还要超越过去。如果把竞争行业确定下来,竞争银行业应该是完全开放的,然后剩下是公共领域的,我认为应该是逐步开放,因为国外方面公共领域也可以让民资进入,但民资在公共领域是提供公共产品,公共产品不能赚大钱,有的甚至于要亏损,那么让民资进来,政府也要给民资订单,或者给民资确定的回报,民资才会进来。所以今后在公共产品这些领域,想利用民资那必须给一定的政策保障,到最后他能获得一定的收益也愿意做这个事情,这样在某种程度会帮助政府实现政策的目标。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