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所有制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6)

混合所有制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6)

提升国民经济竞争力是最终目的

张晖明:混合所有制经济开辟出一条“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相融”的新途径。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目标模式处理好在市场经济环境中,公有制实现形式的创新。既坚持公有制,又通过市场机制充分动员利用各类资源,使劳动、资本、技术、管理和土地等各类资源活力迸发。

找准“混合所有制”作为公有制实现的主要形式,有助于推进国有资本管理体制的改革,有助于更好地处理政资关系、政企关系。通过国有资本管理方式的改革带动国有企业的改革。有助于推进政府职能调整和政府官员施政行为方式的转变。从而推动政府体制和干部任用考核体制的改革,为政治体制改革开路。

通过“混合所有制”经济形式,多元主体共同出资组建的“现代公司制”企业,引入“亲市场”的机制,通过建构起“现代公司治理结构”,促成公司决策运营的科学管理,保证公司具有经营获利和市场竞争能力。由此奠定经济发展的微观基础。

以“混合所有制”形式组织不同属性的资本合作,有助于培育全社会的资本平等意识和合作精神,能够更好地引入对于资本运营效能的市场化外部评价机制,在此基础上,也有利于资本流动机制的发育,形成适应市场环境变化(包括技术进步、消费升级等)的资本重组的灵活机制。

基于“混合所有制”的产权关系和外部市场对资本贡献的客观评价机制,有助于科学评价资本贡献与劳动贡献关系,从而方便实行“员工持股”计划,有助于更好地调动管理者、科技人员和其他劳动者的工作积极性,形成资本与劳动更加紧密的合作。塑造现代公司制企业的新产权实现机制。同时也为全社会居民提供参与投资和“投资型理财”、获取“财产性收入”更多的机会。由此会带动社会民众的新型“主人”意识的发育成长,为走向现代“公民社会”助力。

许为民(东华大学经济学教授)

我们现在有三套体系,政策、法律还有经济体系。我认为还有一个行为意识,从投资主体角度来分有关的资本或者产权是比较合理的,所谓私营或者民营来讲,一类是政府企业、一类是非政府投资企业,也就是从主体角度分可以绕开私营或者国营的概念。第二,我的感觉是我们国家在习总书记领导下在做的是社会生态修复的概念。建国的这些年当中,在整个计划经济过程中,我们在经济、在生态上文化上做了很多的管制导致社会变异,这种形势导致现在城乡之间的两元,然后又造成民营和国营的对立,在计划生育里面一会鼓励多生一会少生,换句话政府在向非管制方向过渡,从社会角度讲是把一个原本不自然的状态变成自己状态修复的过程。混合所有制从这个角度来看,今后发展的方向是政府去管制。

从日本的私有化经验来讲,第一个是去国家化,第二个是去管制化,但是从日本的经验看,实际上日本公司去国家化做得很好,去管制化做得不好,日本学者认为他们的国有企业改制也不是很成功。说到有关民营企业进入什么样的行业或者股权,以我的概念讲,至少民营进入的行业和股权的比例不能够低于外资,也就是说我们在谈判当中允许外资进入的能力差得太多,对于今后泛太平洋协议这样的规则,假如我们想谈判,应该是开放的。

高富平:我觉得徐教授讲得很好,民营企业进入企业行业领域或者投资这样一个问题,我觉得很重要,因为刚才我也特别讲了混合所有制改革他着力提升国民经济的竞争力来和外资或者外企谈。不管概念如何,提升国民经济的竞争力,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和外面竞争这才是目的,所以要提前开放。

王杰:锦江其实在探索的就是这条路。现在服务业里跟国外资本嫁接,既解决了资本层面的混合所有,又解决了管理层面的国际先进,同时把国际品牌和民族品牌在两个市场联动发展,既把民族品牌走向国际,又把国际品牌引入国内。那么这是一箭双雕的。

现在我关心的是混合所有制谈话过程中关注经济的多,关注法律的少,关注并购的少,关注民营经济的多,如果并购能够掀起30年前引进外资的高潮,那这一轮的混合所有制就是一步到位到世界水平了,所以锦江在这方面有所思考,集团层面的国际并购是很大的改革,可能因为集团层面还要受上海国企改革整个战略的把控,所以集团的自主权和发言权还弱一点,这就是国有企业的弊端,如果现在上海排位前10位的控股公司能够在国际并购的过程中实现资产的国际化,那么就是国际利益的混合所有制。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