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善于创新,出奇制胜。
治国理政,总是有一套基本的制度、规范、原则、方式和方法。但有时候也要想出一些新路子、新点子、新办法来,甚至要超越常规,另辟蹊径,采用某种出乎人们意料的高招。这样虽然会有点风险,但只要看准了、走对了,往往能达到出奇制胜的效果。
当年,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就是从内线转向外线、从解放区转向蒋管区、从战略防御转向战略反攻的一着奇招。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邓小平筹划了好多个出奇制胜的新招。改革开放,按邓小平自己的说法,就是决定中国命运的一招。创建经济特区,这样一个大胆而科学的奇招,对于改革开放,发挥了重要的“窗口、试验田、排头兵”作用。1990年前后,邓小平进一步关注上海浦东的开发开放问题,不仅带动了长江三角洲和长江流域的发展,而且有效地冲破外部封锁,带动了我国外部政治和经济环境的改善。
为了更好地解决祖国统一问题,邓小平提出了出奇制胜的一招——“一国两制”。用“一国两制”的方式和平统一祖国,大大超出了常人的想像之外,有力地推进了祖国和平统一的进程,
第五,统筹兼顾,突出重点。
邓小平一再要求全党牢牢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强调:“现代化建设的任务是多方面的,各个方面需要综合平衡,不能单打一。但是说到最后,还是要把经济建设当作中心。离开了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就有丧失物质基础的危险。其他一切任务都要服从这个中心,围绕这个中心,决不能干扰它,冲击它。”
与此同时,他又善于统筹兼顾,提出了一系列“两手抓”的战略方针,如:一手抓物质文明建设,一手抓精神文明建设;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打击犯罪;一手抓经济建设,一手抓民主法制;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惩治腐败。他强调,在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实现现代化的全过程中,都要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中国幅员辽阔,各个地区发展很不平衡。邓小平提出正确处理不同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问题的思想,强调沿海地区要充分利用有利条件,较快地先发展起来,千万不要贻误时机。沿海先发展起来,这是一个事关大局的问题。内地要顾全这个大局。反过来,发展到一定的程度,又要求沿海拿出更多的力量来帮助内地发展,这也是个大局。那时沿海也要服从这个大局。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