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飞机上吸烟” 当反思公共安全(4)

【案例】“飞机上吸烟” 当反思公共安全(4)

“只要我同意,他们就能抽。”这话听起来虽然欠抽,但若是当真属实,无异于绑架公共安全成全自己的小性子。有几个问题让人如鲠在喉:一者,根据中国民用航空局规定,禁止旅客随身携带或在托运行李中夹带打火机、火柴乘坐民用航空飞机。那么,乘客的火柴如何通过严苛的安检?经停太原时,发现乘客吸烟,太原机场的民警到达现场后,提议要全部旅客重新下机、过安检。为什么“机组人员说不用了”,就当真“不用了”?二者,根据规定,航空器内禁止在禁烟区吸烟,若违反该规定,将依照《治安管理处罚法》有关规定予以处罚。机组人员未曾有效制止,起码违反基本职业操守,这不只是赔偿了事的问题,须按照相关条例进行严肃追责。

让人担心的,显然不只是具体的吸烟事件,而是整个民航体系在应对类似风险中的狂傲与漠然。“墨菲定律”早就指出,事情如果有变坏的可能,不管这种可能性有多小,它总会发生。机长对吸烟的姿态、安检对火柴的姿态、地面民警对机组人员的姿态……让人浮想联翩,更让人心惊后怕。最简单的疑问是:这样的姿态,是小概率的偶然,还是无法无天的惯性使然?

飞机上抽烟不能一赔了之

飞机上禁止抽烟,这是安全常识,也是每趟航班起飞前必须告知乘客的安全警示之一。在这种情况下,竟然还有人躲厕所里抽烟,甚至在飞机备降加油过程中扎堆抽烟,真让人不可思议。虽说该航班因为天气原因,等候与飞行时间超出原计划,但这并非可以过烟瘾的理由。这些乘客的行为,已违反相关条例,应受到谴责并追究责任。

更让人意外的是,本该制止吸烟的该航班空乘人员,不仅没有及时劝阻,而且采取了默认态度。乘客录下的音频显示,机长表示:“既然已经安全到达了,那还说什么呢。”此外,机场公安建议重新安检却遭拒绝,机长与乘客发生推搡,都表明,该航班空乘人员对这起事故处置不当,同样有必要进行追责。

对于这起事故,不可简单赔偿了事的理由还在于:这不仅涉及乘客切身利益,而且违反了相关规定,若不彻底追查处理,势必影响相关法规的严肃性,给公众留下恶劣印象。这属于一起不能“私了”的事故,其处理程序除对乘客进行赔偿外,更重要的是查补制度漏洞,以杜绝安全隐患。

据报道,乘客吸烟是用火柴点燃的,乘客怎么能够带火柴上机,应从安检上找原因。众所周知,目前机场安检非常严格,带瓶矿泉水都不让过安检,何况属于危险品的火柴,其中必定存在安全漏洞。无论是何原因,若这个漏洞堵住了,后面的事情根本不会发生。

这些乘客究竟是何方神圣,也值得追问。该航班机长对这些抽烟乘客如此“客气”,或是对抽烟行为本身的纵容,或是因为乘客身份特殊。若是前者,显然缺乏必要安全责任意识,后者的话,则属于“执法枉法”,更不容轻易放过。试想,倘若有钱有势就能享受飞机上抽烟的超级待遇,相关禁令岂不成了专门针对弱者的歧视性规定?

因此,这一事件既不能以赔偿收尾,相关调查更不能变成“烂尾工程”。敢在民航班机上抽烟的乘客固然罕见,正因如此,更有必要及时检讨制度漏洞与执行问题,这样才不会给飞行安全带来隐患。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