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三维审视和当代意蕴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三维审视和当代意蕴

党的十八大提出,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把广大人民群众团结凝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之下。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深入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丰富人们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随后,中央又印发了《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在全国上下掀起一个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热潮。习近平指出,“不数既往,不能知将来。不求远因,不能明近果”。那么,中央为什么会在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的当前,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为一个“兴国之魂”的重要工程来抓呢?

要弄清这个道理,实际上就是要知道为什么要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如何把握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两个问题。

1、为什么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从世界发展的层面看,是发展落后。历史上中国一直位居发展前沿。当世界科技革命兴起之后,晚清以来的中国,在失去一个个战略机遇又被动卷入世界现代化的进程中,不断被西方列强赶超,成为一个贫穷落后的国家,屡遭别人欺凌掠夺,尝够了落后挨打的滋味。一个国家之所以发展落后,追根求源,还是缺少一个凝魂聚气、强基固本、有影响力和渗透力的民族精神和主流文化。自从中国共产党登上历史舞台后,艰苦卓越、玉汝于成,拉开了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序幕,带领人民走上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康庄大道。有人从两个方面分析指出,“中华民族是在客观上走下坡路、在主观上走上坡路”,这是符合实际的。

从思想道德层面上看,是诚信缺失。中国是世界上最守诚信的国家,是有着悠久诚信传统的民族。进入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取得了巨大成就。市场经济是一个推进器,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快速发展。但市场经济的道德调节中,却出现了明显的失误和不足。市场经济要逐利,就会忽视市场生态伦理,就会出现市场经济中的“两难定律”,即一方面资本追逐价值利润、个人追求物质利益,导致拜金主义、排斥道德。另一方面,社会本体追求公平正义,市场规则要求道德自律约束。在发展市场经济中,有“一切向钱看、有钱啥都干、权钱做交易、为钱可疯狂”等诚信缺失的表现。在经济社会发展上,会出现“见利忘义、唯利是图、损人利己、要钱不要命”等道德失范现象。在社会转型发展中呈现两大状况:一是每个经济的个体,都在追求利润的最大化,这是资本的本质。二是每个社会的个人,都在追求利润的最大化,这是自私的本质。这两个本质的迭加,再加社会运行机制的失当,是社会道德失范的根源所在,从而,也带来了社会诚信的缺失。

再从文化哲学层面上来看,是价值危机。这种价值危机源自于西方的工业革命,有人认为西方的科学技术和现代工业的发展,可以解决人类生存和发展中的一切问题,在效益最大化原则下,人的情感因素和精神价值都被忽视和淡化,为达到目的可以不择手段,从而使人们的价值取向发生偏斜。特别是青少年,由于人生阅历资浅,更容易产生价值危机。不仅如此,我们的领导决策层,也存在价值危机的倾向。如过去考核干部政绩,只看gdp指标,忽视资源、能源、生态、环保等因素,造成社会畸形发展,这也是价值危机带来的负面效应。

总而言之,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是树立国家良好形象、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迫切需要,是化解发展落后、诚信缺失、价值危机等问题的有力措施,是凝聚社会共识、实现团结和谐的根本途径。

2、如何理解和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首先,要理解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本质内涵。这是我们培育和践行的前提。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我们的共识。但如何建设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仍然是当前要解决的的一个重大问题。要解决好这个问题,关键要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制度的真谛,看清楚社会主义价值观对社会主义存在和发展的意义。这正是十八大提出的“道路、理论体系与制度”三位一体的深刻之处。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已经注重从理论体系,包括价值角度来认识和理解社会主义。如贫穷落后不是社会主义、平均主义和两极分化不是社会主义、不民主搞专制不是社会主义等。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消除剥削和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即把社会主义价值观,引入社会主义的本质规定之中。同时,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当中,又把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公平正义和社会和谐等价值取向,作为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从理论和实践上厘清了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反映出我们已经达到的理论与价值的高度自信。从而,也显现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的灵魂。

其次,要理解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逻辑。任何一个社会价值观,都可划分三个层次,即一般价值观、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由于人的价值理念的多元化和层次性,也由于社会价值准则的宽广和繁杂。一个社会,必然要从中提炼出带有普遍性的一般价值观,用来指导人们的社会行为活动。如我国古代社会汉唐两代的“仁义礼智信”和“孝忠恕廉勇”等价值观。在一般价值观的基础上,人的归纳思维和抽象意识仍不停步,为了普及和实用,统治阶层和思想人士又会提炼出核心价值体系,如中国古代的思想文化,如经、史、子、论和儒、释、道及后期的朱程理学,形成了一个完整严密的封建社会思想价值体系,主宰了中国古代思想史和封建社会几千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逻辑也是如此,它从社会主义的一般价值观和核心价值体系中,高度抽象出最高层次的价值观,即核心价值观。反映了价值观的基本原则和精神。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从三个倡导的角度,提出了24个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逻辑层面上概括和凝练出来的。实现了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和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的有机统一,为经济繁荣发展、社会和谐稳定,提供了价值遵循,为制度设计、决策部署、法律制定提供了价值依托。我们要深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研读,调动大家的热情关注度,增强共同理念。大力宣传、广为传颂、深入人心,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当代中国的最强音,成为时代发展的主旋律。

第三,要理解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髓实质。从一定程度上讲,我们可以把整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归纳为两论:即“以人为本论”和“以和为贵论”。从形式上讲,它连接了传统和现代;从内容上讲,它包含了经济社会发展和个人精神发展,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核要素。培育践行的主体是人民群众,这既是社会全面进步的需要,也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也就是说,要坚持“以人为本”,尊重群众的主体地位,依靠群众、服务群众。发挥党员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青少年的主力作用、社会公众人物的表率作用和社会各阶层的积极作用,以而焕发全体社会成员的巨大热情和创造活力。做到这一点,我们的核心价值观才能接地气,才能出效益,才能得到社会群众的响应。才能把党和国家的共同的理想信念,变成个人思想道德和行为准则。同时,和谐社会是科学发展的要求,“以和为贵”为我们提供了个体生存与社会发展的精神准则,真正把我们的国家,建设成为一个幸福美满、和谐安康的大家园。这是贯穿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一根红线,是其精髓实质所在。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张少华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