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土豪”进入《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应如何看待?(2)

【案例】“土豪”进入《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应如何看待?(2)

修订历时三年

《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第3版)的修订历时三年。据主编、教育部国家语委咨询委员李行健介绍,此次修订严格落实《通用规范汉字表》的精神,增补了近400个表内的汉字,这些字主要用于姓氏、人名、地名、科技名词以及文言教学。这次修订,将缺收的这些字种,按照汉语拼音字母顺序进行了统一,增补在第3版所设的“补编(一)”中,如:“鲿(chán)”“玃(jué)”等。

新改版的《现代汉语规范词典》收录单字12000余个、词目72000余条及8万余条例证。词典设立5500多条“小手提示”,重点指出字形、字音、字义及用法上的易混、易错之处,更有800多组辨析展示常见近义词、多音字的细微差别。

土豪:富有钱财而缺少文化和正确价值观的人。

理财:指为实现财产的保值、增值,对财产进行经营。

网购:网上购物。即购物者通过互联网查看商品信息、提交订单,商家以邮寄、快递等方式送货上门,或由网购者到指定地点自行提货。有款到发货、货到付款等交易方式。

词典拒收“剩男剩女”因社会责任

对于“剩男”、“剩女”等词语并没有收录进《现代汉语词典》一事,2012年,官方曾给出“不够尊重人”的解释。

编纂者则称,担心有些词一旦被收录,它们将堂而皇之地进入普通话,在使用中会产生不良的社会效果。特别是一些反映社会阴暗面的词,没必要过早收入,过早聚焦,随着社会开放度的提高,再收也不迟。

值得注意的是,和剩男剩女有些接近的”宅男“”宅女“却入选了。原因是,编纂者认为,“宅”字在某种语境下,比“待”字有更特殊的词义色彩,且表现力强。

定义“土豪”,不能将民众意见拒于门外

这是一个解构盛行的时代。当网络的东风吹过喧嚣的人群,不管是曾经严肃的话语,还是本就活泼可人的命题,都可能在新的语境下衍生出新的定义。而这些定义要么裹挟着人们的价值判断,要么附和着彼此的利益纠葛,让本就喧嚣的舆论场更是多了几分浊气与乌烟。在此语境下,“国家语委”对一些网络解构词重新予以定义并作必要的说明,这种纠偏,不但是规范文字用语的必要,更是引导社会风气的直接体现。

然而问题也恰好出现在里。在一个价值观兵荒马乱的时代,基于不同立场上的自我考量,官方与民间的不同理解总会在彼此间发生激烈碰撞。在官方看来,“土豪”一词就是“富有钱财而缺少文化和正确价值观的人”,其所指理应是被这个社会摒弃和鄙夷的对象。然而在民间视角中,“土豪”虽然略带嘲讽的意味,但它更多的却是彼此间的一种调侃与互动,与文化和价值观没有直接意义上的因果关联。

诚然,在官方的理解里,将“土豪”定位在贬义的位置上,也并非没有一点道理。因为一段时间以来,社会中出现的各类“土豪”现象,其实都在一定程度上投射了当事人病态的价值观。比如那位背金条买宾利豪车的黄金大妈,那些为了一时虚荣而尽情显摆的富二代,那群不惜一切代价也要在华尔街抢占一席之地的中国富人们,他们虽然在财富上可以打败众多的市井大众,但在精神涵养上,却作出了极其恶劣的示范。将这些外表富有而内心贫瘠的人称作“土豪”,其实是客观而准确的。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