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习总书记关于传统文化论述

学习习总书记关于传统文化论述

谈到传统文化,有件事使我感触很大。我的一个朋友是某学校教授,一位级别不低的领导课间休息问他:“教授,你说我国传统文化有儒释道三家思想,这个‘释’字是什么意思?”我相信,你们很多人都知道,这个“释”字显然是佛家学术思想的代称。

这说明,一方面我们的部分同志甚至是领导干部,对传统文化的一些基本常识茫然无知。主要原因在于百十年来在体制化的教育中、在我们的思想文化宣传中,倡导传统文化价值理念的,微乎其微。佛经上说,“无有语者,殊无怪也”,学校里、社会上没有这方面的教化内容,怎么能怪他们呢?另一方面,即使对传统文化有所认识,但很多人把它看成是什么呢?落后的、不科学的,甚至是糟粕的东西,不但不值得去学,更多的应该去批判。长期的文化断代、性质上的误解,造成了如此偏颇的认识。

这种认识是时候该彻底改换过来了。习总书记去年春季在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暨2013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讲话指出:“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学习和掌握其中的各种思想精华,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很有益处。”这其中有两个地方值得我们特别重视。一个是“各种思想精华”,就不只是光有儒家的思想,还有道家、佛家、法家、兵家、墨家等等的思想;一个是把传统文化提到领导干部树立“三观”的高度,这在我们党的历史上还是第一次。“精华”和“三观”的概括说明什么?说明我们传统文化中有大量正能量的内容——这就需要从正面给予其性质的肯定;另外,这些内容不但在今天有大的用处,而且是“哲学高度”的“指导”用处。可以这样定位:我们传统文化是一种多元文明中人与人、人与大自然怎么相处的“善”性引导的文化。它积淀着过去全部文化创造和文明成果,也蕴含着走向未来的精神基因。

现在社会正大力宣传“中国梦”,怎么去实现这一理想?习总书记讲,“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繁荣发展为条件”。可见,“复兴”不只是GDP上去了,物质生活丰富了,更重要的是国民精神的复兴、文化的发展、信仰的坚挺——这才是一个民族长久繁荣的支撑。习总书记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肯定中华民族和中华文化作为“根基”与“精神命脉”的基础地位,这是党和国家领导人在文化与价值引领方面所做的重大宣示,标志着执政党政治文化的重大突破,对中国道路的实践具有重要的方向性指导意义。为此,习总书记号召,“领导干部多读优秀传统文化书籍,经常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熏陶,可以提高人文素养,增强对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和把握能力,正确处理义与利、己与他、权与民、物质享乐与精神享受等重要关系”,能够“改进思维、把握规律,增强哲学思考和思辨能力”,“吸收前人在修身处事、治国理政等方面的智慧和经验,养浩然之气,塑高尚人格,不断提高人文素养和精神境界”。这一号召,实质上是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角度,从治国理政实践需要的高度,揭示了今天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的具体意义所在。

在一次国际学术会议上,一位英国大学里教书的华裔学者和我交流说:在西方社会,如果你和他们的专家聊一些现当代的东西,他们都很不屑一顾;但如果你和他们谈一些我们老祖宗的思想观点,他们都非常尊崇。2006年美国《新闻周刊》根据美国、加拿大网民投票,评选出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最具影响力的12个国家文化的20个形象符号,中国文化居世界第2位。然而,评选出代表中国20个文化符号却多少有些让人感到意外:汉语、故宫、长城、孔子、道教、孙子兵法、兵马俑、丝绸、瓷器、京剧、少林寺、针灸、毛泽东等。可见,外国人对中国文化形象的了解更多的还是我们的传统文化。所以习总书记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

在文化中,价值观是根本,怎么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呢?习总书记指出,“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什么这么讲?习总书记阐述说,“中华文明绵延数千年,有其独特的价值体系”,它“蕴育了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品格,培育了中国人民的崇高价值追求”;“我们正在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中一些重要内容就是源于中华文化”;所以“必须从中汲取丰富营养,否则就不会有生命力和影响力”。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张少华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