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青年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系到伟大事业后继有人
青年是革命建设改革事业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力军。作为一种人类的美好追求,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一直是一代代进步青年的精神旗帜,持续激励着中国青年在伟大斗争中勇敢奋进,涌现出一批批时代楷模,培育出爱国、进步、民主、科学、和平、团结、勤劳致富、为人民服务、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谦虚谨慎戒骄戒躁以及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与追求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本元”,形成了共产主义价值目标的根脉和内核。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五四”以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在救亡图存、振兴中华的历史洪流中谱写了一曲曲感天动地的青春乐章,在各条战线上为我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当代青年面临着各种价值观挑战,要自觉担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历史重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国梦,是一项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实践。在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和价值观领域多元多样多变的情势下,不少青年对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一元”认识不足,理想信念模糊,对主流价值观认识不清,缺乏明确远大追求和社会责任感,道德认知和行为取向存在矛盾,易受实用主义、享受主义、个人主义、拜金主义影响,易感染西方生活方式。因此,青年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的关键所在。
三、进步青年应自觉担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历史重任
广大青年应传承和弘扬光荣传统,接过先辈的接力棒,积极投身生动的伟大实践,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成为全社会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先锋队和生力军。要从勤学、修德、明辨、笃实等四个方面着力,解决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知行合一的问题,巩固和弘扬中华民族积极向上的精神追求,维护和夯实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推动全社会同心同德、团结奋进。
要加强理论武装。要学习和把握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理论成果,学习和把握党史、国史,从思想上增进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深刻理解中华民族和人民走过的苦难辉煌历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和科学真理性,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增进对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国家、建设什么样的社会、培育什么样的公民等重大问题的认识,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植根于中华民族的肥沃土壤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是实现中国梦的精神之源和力量之源。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