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价值观的灵魂

信仰:价值观的灵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社会系统得以运转、社会秩序得以维持的基本精神依托和文化规范力量,包括价值理想和价值规范两个层面的内涵。价值理想处于核心价值体系的最高层次,是核心价值观的灵魂。

从理想到信仰,是实现理想的首要前提

践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首先要从对核心价值观价值理想的认同入手,自觉地实现核心价值观的价值理想,塑造理想人格。而要把理想化为理想人格,必须把理想转化为信念,就是使理想转化为一种稳固的、持久的意识,成为一种坚定的确信、一种念念不忘的追求,即一种信仰。

信仰是精神领域的最高主宰,是人们关于生命和宇宙最高价值的信念,是主体对于某种思想的真诚信服。它是一种附着于一定对象的相信心态。

科学理论不但给人类以行之有效的认识工具,而且往往成为他们的精神支柱和奋斗旗帜。科学性和现实性是科学信仰的两个最基本特征。马克思主义信仰正是这样的科学信仰。坚持马克思主义信仰,就是坚持科学真理,坚持正确的人生目标和政治方向。

从理想到信仰,是实现理想的首要前提。从认识论上理解,人的理想得以实现,则体现为人获得了自由。这也就是从自在达到自为。而要把理想化为现实,至少需要具备如下条件:其一,主体(包括个体或群体)确立的理想必须体现该个体或群体的本质力量,这种本质力量是内在于主体之中的,是自觉的,而不是外在的、强制的;因而是主体终身愿意为之奋斗的,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或挫折,都不会放弃的。其二,这种体现了主体本质力量的理想是一贯的,具有始终如一的坚定性。这种在实践中经锻炼而形成的坚定性并非顽固不化,而是体现主体对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人生理想的执着追求。其三,这种体现了主体本质力量的理想需成为主体的“自得之感”即一种乐趣。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知之”是主体对事物客观规律的认识;“好之”是主体的志向所在;“乐之”则是主体乐于实现这种志向,以实现理想为最高的人生乐趣。只有达到这一境界,才能说核心价值观体现的价值理想得到了实现。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张少华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