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即将迎来FDI投资平衡点的思考(2)

摘要:近日在厦门举行的第十八届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期间,我国对外投资和吸引外资增速“一快一缓”成为热议话题。联合国贸发会议和相关专家预测,我国即将迎来FDI(外国直接投资)平衡点,对外投资额将超过吸引外资额。与此同时,美国等发达国家却大力推动本土资金回流,并加大吸引外资力度。对此专家认为,我国利用外资仍有巨大空间,“引进来”仍是工作重点,宜在完善对外投资政策的同时继续加大引资力度,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

发达国家促资金回流 我利用外资形势不容乐观

由于本土资金充裕,中国企业对外投资大幅增长,部分参会专家和业界人士对吸引外资的关注度下降,认为对外投资才是当前工作的重点。而与此形成对比的是,美国等发达国家却大力推动本土资金回流,加大吸引外资力度,减少对外投资;一些国家甚至设置新的管制和限制措施阻止资金流动。

南京大学商学院教授宋颂兴等专家认为,欧美国家近年来纷纷提出“再工业化”“促本国资金回流”等措施需要引起我们重视,尤其美国政府提振就业的一系列政策不断发布,制造业回流效应初步显现。卡特彼勒、福特、英特尔等美国公司都从国外收回部分产能,本田、三星、西门子等其他国家的跨国公司也纷纷加大在美国的投资。詹晓宁表示,由于金融危机和国内失业率持续走高,美国等一些国家开始推进其海外投资的跨国公司回岸,而法国等一些国家就离职与裁员问题提出新的审批要求。

根据《世界投资报告》,去年,来自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的库存现金估计达到3.5万亿美元。发达国家跨国公司的现金/资产比率近年来逐步上升,从金融危机前的9%到2013年11%。这表明,截至2013年年末,发达国家跨国公司比之前多持有6700亿美元现金,也意味着其对外投资显著减少,尤其对发展中国家的投资。

3

另据统计,2013年59个国家和地区颁布了87项外商投资政策措施,其中23项提出了新的限制或管制措施。新的管制和限制措施所占份额由2012年的25%上升至27%。这些措施包括准入规制的修订、对外资收购实行管制等。

在各国对外资提高限制要求的背景下,李稻葵认为,中国企业对外投资不能“头脑发热”,一定要有耐心、有步骤,要高度关注商业之外的风险因素,如政治风险、劳工关系等。南开大学国际经济研究所副所长葛顺奇说,“走出去”是中国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选择,但当前中国企业缺乏国际管理经验和专业人才,所以不宜过度追捧“走出去”,如何吸引更多高质量的外资仍是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引进来”仍有巨大空间。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