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栗子商家写“罪己书”背后之思(3)

【案例】栗子商家写“罪己书”背后之思(3)

不妨将“罪己书”视为商家的业者良心

在习惯性质疑的当今社会,有网友质疑栗子店老板文言文写就的“罪己书”为炒作,其实有此想法也算正常。不过,并非所有的商人都是奸商,这是一个基本的社会常识,故而我们不必将这位栗子店的张姓老板往坏处想,毕竟人家本科毕业,也读了那么多年的圣贤书。

有人在评价电视剧《向东是大海》时所说,“这部剧对于今天的商人来讲,是有启示作用的。   诚信和爱国是这部剧的两个主题。它告诫我们这不仅是商人的经商之本,也是对每个人的基本道德要求。商人的身体里应该始终流淌着道德的血液。”能分享市场经济一杯羹的,应该是遵守社会规则、流淌“道德血液”之人,这位张老板焉能不知这个道理?

再退一步讲,倘若这位张老板真是一个善于炒作之人,他终究“炒得了一时,炒不了一世”,因为商家赚钱靠的是遵纪守法,更靠的是诚信经营。一方面,以吸人眼球式的营销去推介自己,终究不会长远。聪明反被聪明误,如果消费者识破了商家的浮躁与功利,识破了商家的狡黠与自私,还有多少人“愿者上钩”?另一方面,质量是商家的生命线,再优美的言辞,都掩盖不了商品低劣之龌龊。要知道,消费者吃亏上当只有一次,向顾客推销低劣的商品,无疑是对自己商品的一种反宣传,是真正的商海自杀。

某种程度上讲,“罪己书”让我们看到商家的业者良心,我们愿意看到一个勇闯市场经济大潮的大学生的善良与诚信。

“罪己书”呼唤“尖商”回归

一“书”激起千层浪,“良心派”和“作秀派”各执一词。“良心派”称赞店主是现今少有的“儒商”,而“作秀派”认为用文言文形式写的“罪己书”引人眼球的炒作才是关键。

开业第一天,自己家卖出去的栗子出了问题,这是事实,想必不难求证,而歇业寻找好货源,开业后是真是假也是一尝便知。商家确实是“良心派”的话,我们为什么不能宽容的让他“秀”一下自己的诚信经商之道呢?

反向思考一下,一封“罪己书”为何饱受追捧?如果一个社会诚信之风大行,人们还会对一个秀良心的店主如此争论吗?说到底,当今社会中“奸商”普遍的畸形常态才是这场“良心秀”获好评的土壤。

笔者曾听闻,古代的米商做生意,除了要将斗装满之外,还要再多舀上一些,让斗里的米冒尖儿,得名无尖不商。后来随着时代发展,风气改变,“尖”也就变成了“奸”,无奸不商成了人们形容不良商人的代名词。

一封“罪己书”引发的风波,足以证明当今社会诚信缺失的严重。在这种环境下,笔者认为除了监管要跟上以外,商家自律才是解决诚信缺失的根本之道。假若“罪己书”真是一场十足的作秀,那么只要它秀的是好的品格和风气,我们为何不让它秀呢?“有”才能秀,秀才能“广”,笔者期待的是一个“人人皆可秀”的社会,更是一个奸商回归“尖商”的社会。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