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谨防激进的人口城市化(2)

北京:谨防激进的人口城市化(2)

摘要:城市化的中国道路其实也是现代化的中国道路,这是一个发展经济学的命题。发展经济学研究发展中国家如何实现现代化的问题,问题是,20世纪以来的一百多年,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真正实现了现代化的,除冷战背景下“四小龙”的成功崛起以外,鲜有成功的先例。

至少从目前来看,中国式城市化道路具有极大的优越性,因为中国城市化为进城失败农民留下了返乡的权利。当农民进城失败而不得不落入到贫民窟时,他们可以选择返乡。相对于贫民窟中毫无希望的生活,农村家乡不仅足以解决温饱,有吃有住,而且有熟人社会的支持网络。或者说,相对于贫民窟生活,返乡是不错的选择。正是农民可以返乡,中国城市没有出现一般发展中国家都有的大规模贫民窟。

媒体乃至学界习惯于将中国城市化与欧美日等发达国家相比,其实,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中国更应比较的对象是亚非拉国家,尤其是人口规模与中国接近的印度。在城市化方面,中国要比印度成功得多,甚至比任何一个发展中国家都成功,原因恰是广受批评的中国独特的制度。

但是,我们也许可以反过来看,中国在城市化方面取得的成就远好于一般发展中国家,其中原因可能正是受惠于中国独特的制度,中国独特的制度并非中国城市化和现代化的负担与累赘,而是制度红利。正是这些广被诟病的制度为中国提供了现代化的稳定器,为利益调整提供了弹性空间,为国家政策提供了优选可能。

与一般认识不同,我认为,中国未来30年城市化和现代化战略,必须充分关照国情,充分利用制度红利。中国应当同时驱动传统农业、加工制造业和现代科技的三个轮子来推进中国现代化,也即我的《城市化的中国道路》一书所说的“三轮驱动的中国现代化道路”。

当前关于中国城市化道路的选择上,不仅媒体和学界存在误读,而且政策部门的认识也存在误区。当前国家似乎正将中国城市化和现代化中的成功经验弃之不顾,正将产生中国奇迹的制度红利弃之不顾,而盲目学习欧美日的经验,这种学习缺少时空限定,越来越被概念甚至意识形态话语所遮蔽。我们开始忘记了城市化的中国道路是中国成功的基础及未来发展的条件。

城市化的中国道路其实也是现代化的中国道路,这是一个发展经济学的命题。发展经济学研究发展中国家如何实现现代化的问题,问题是,20世纪以来的一百多年,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真正实现了现代化的,除冷战背景下“四小龙”的成功崛起以外,鲜有成功的先例。中国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中国自20世纪以来,尤其是1949年以来,一直在努力进行现代化的建设,进入21世纪,中国越来越接近实现现代化的梦想了。这个时候来总结中国城市化和现代化的经验教训,来思考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就不只是可以丰富发展经济学、丰富现代化理论,而且可以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指明方向。

本书拟讨论中国的城市化问题,以提出中国式城市化与现代化道路及其建议。希望本书有助于学界与政策部门在发展战略上更加深入地讨论中国城市化与现代化道路。没有发展战略的清醒,没有道路上的清晰,中国城市化和现代化就容易误入歧途。让人忧虑的是,目前中国城市化道路似乎正被误导,正在误入歧途中。

(作者为华中科技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责任编辑:刘婧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