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公德,强化文明意识,校正人生坐标。文明意识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集中体现,强化文明意识,也是提高公民文明素质的重要环节。
一个高素质、有教养的现代文明人,必须有良好的文明礼仪。对个人来说,文明礼仪是一个人的思想道德水平、文化修养、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当前,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强调崇德修身,强化文明意识,有许许多多的着力点,但特别重要的就是从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充分发挥优秀传统文化怡情养志、滋养心灵、涵育文明的重要作用。中华文化中的文明意识源远流长、丰富多彩。如 “和而不同”;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君子坦荡荡”; “言必信,行必果”、“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德不孤,必有邻”、“仁者爱人”等等。像这样一些彰显文明意识的思想和理念,有其永不褪色的时代价值;就是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仍然闪耀着时代的光芒。用中华文化中蕴含的丰富的思想道德资源来强化全社会的文明意识,对于在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中把坚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抓好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建设,形成团结互助、平等友爱的人际关系等原则方针和要求落到实处,是非常有意义的。 严私德,锤炼意志品质,恪守做人准则。修养犹如一面镜子,照见一个人的道德境界、做人准则与精神追求。中国古代历来就有推崇“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传统,从其中的价值排序不难看出,修身居于基础性的地位。中国历史上无数先贤志士,之所以至今仍被人深深缅怀,令人敬仰,正在于他们都能严以修身、厚以责己、薄以责人、崇德向善,用崇高的爱国情操、专注的敬业精神、质朴的诚信素质、宽容的友善人格,书写了对中华民族核心价值的坚守,镌刻着中华民族优秀意志品质的标识。今天我们虽然不用面对枪林弹雨而抛头颅洒热血,但眼花缭乱的现实诱惑同样是对意志品质的严峻考验。日常生活中,有的人在名利诱惑中放任自流,有的人在义利纠结中迷失自我,有的人在利色面前甚至丧失做人底线、滑向犯罪深渊,造成的社会影响极坏,其中的教训非常深刻。
无数正反两方面事实证明,一个人要想在复杂多变的现实世界中始终洁身自好,必须不断省察自我、加强自律。始终坚持慎独慎微慎初,时刻从小事微处着手,见微知著,防患于未然。同时,还要时时处处检点自己的思想道德行为,做到“见善则迁,有过则改”。惟其如此,才能真正做到在任何情况下都会意志品质坚如磐石,耐得住清贫寂寞,顶得住歪风邪气,经得起金钱美色诱惑,始终老老实实做人,扎扎实实干事,进而在深化改革的时代大潮中建功立业,成就自己的多彩人生。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