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梦伦:科技创新发展之路(6)

航天一院航天运载火箭技术创新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7月去中国科学院考察工作时强调,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要结合实际坚持运用我国科技事业发展经验,积极回应经济社会发展对科技发展提出的新要求,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增强科技创新活力,集中力量推进科技创新,真正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落到实处。“宣讲家”网站特邀中国科学院院士、航天飞行力学、火箭弹道设计专家余梦伦做客演播室,针对我国的科技创新之路,详细讲述航天一院航天运载火箭的技术创新发展历程。

第二点经验是,航天精神是发展中国航天的精神力量。几十年来,广大航天科研人员在为航天事业的拼搏过程当中,航天人体现出为事业献身的忘我精神,一直是航天事业发展的动力。航天精神是热爱祖国,为国争光的伟大信念,是勇于登攀,敢于超越的进取精神,是团队协助做奉献的崇高品质的总和体现。50多年来,中国航天以航天精神为动力,无限忠于祖国,忠于航天事业,大力发展自力更生、大力协同、艰苦奋斗、奋发图强和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航天精神,为建立强大的中国航天力量做出了重要的贡献,航天事业是高风险的产业,因此要求我们要继续大力弘扬两弹一星的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为实现中华航天的腾飞,实现中华航天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第三点从国情出发,走有中国特色的自力更生的自主创新道路。我们过去讲,航天尖端十年花钱是买不来的,只能靠自己干,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的基本方针,航天尖端科技无法用金钱从国外购买,必须要自力更生,自己干。中国航天起步较晚,必须在学习国外先进经验基础上,迎头赶上世界航天的发展,要强调自力更生,在这上我们不闭关自守,我们要加强学国外的先进经验,而且争取我们国家航天产品进入国际市场,与此同时我们必须要根据中国具体国情,走中国特色的创新之路。我们在中国第一个执行时期的中程导弹研制上结合实际,创新的提出新旧价值的方案,提高了射程。在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运载火箭时期的时候,采用了独特的滑行的制台控制方案,取得了首批成功。在第一个洲际导弹研当中,全面采用了有中国特色总体控制动力第一实验新方案,成为我国高性能高可靠的火箭等等。中国特色自我创新道路能确保独立自主的开展工作,必能具有强劲的后发实力,能够使关键技术与世界先进水平并驾齐驱。

第四点,重视班组的建设,积极发挥专业团队的作用。班组是一个单位最基层最活跃的专业团队,它是产品制造的具体执行者,他的工作好坏直接影响航天产品的质量和成本,航天的成功往往是攻克关键技术集合而成,航天失败那么最终也往往由于具体的系统,具体的部件或具体专业设计的产品。所以班组是国家科研工作的落脚点和具体实验者,班组素质的高低,反映了航天的科研、生产、管理和完成国家任务的水平和能力。所以我们要在航天整个发展工作中积极发挥班组的作用,而且通过这个班组的力量,来形成我们强大的团队作用。

第五点,重视人才培养,建设强大的航天科研队伍。中国航天不仅在航天技术发展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同时也锻炼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人才,实现了又出成果又出人才的榜样。以钱学森为首的优势科学家是航天人学习工作的榜样,特别是他们崇高的爱国精神,严谨的工作作风,一专多能的优良学风,谦虚谨慎的思想作风,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教育激励了广大科研人员,影响和带动了更多科技人员的成长。在我们航天建设开始,当时聂荣臻副总理就提出有出息科学人员要到科研生产的第一线。所以几年来,航天建立了多层次的专家队伍,大大的调动了基层科研人员积极性。比如说我们获得国家最高科技奖的航天科学家王永志和孙家栋,他们都是在航天科研生涯中培养出来的,他们从普通技员成为总设计师,成为了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人才。所以人才是航天事业最核心的资源,努力培养国内优秀人才,是中国航天发展的基础。

第六点,要加强高水平的航天科研能力建设,为建成世界一流航天高科技企业做出不懈的努力。要建成具有新兴科研能力,数字化设计制造能力、全面测量能力为一体的现代化航天科研体系。创新是社会进步的动力,也是中国航天制造发展的动力源泉,科研能力建设是创新的战略重点,只有掌握高水平的科研能力才能实现航天领域的突破,才能为赶超世界先进水平提供核心竞争力。所以大力推动科研能力的创新,形成以总体为龙头、专业为支撑,数字化设计为基础的新兴科研设计部门,逐步实现效益、技术、运行、手段、环境、型号、六维一流的航天科研设计综合体,建成世界一流的航天高科研企业。    

我们刚刚讲了六个方面,是航天技术创新发展的一些经验体会。我们应该看到过去50多年,中国航天技术主要还是以跟着为主,就是国外有什么,我们也要有。但是未来我们要赶上他的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要结合中国的实际,进行技术上的一定创新,那么今后我们要更多的以新思想、原始创新作为发展的方向。比如我们要搞高超音速飞行器,我们要搞重复使用飞行器,我们要飞向太阳系,这些东西都要我们没有前任的经验可以借鉴,必须要独立创新,要进行原始创新。所以这样情况下,我们面临更多的困难,因此要继续学习,并且不断的奋斗,继承我们航天光荣传统,为新世纪,为我们的21世纪中国航天的更大发展而努力,谢谢大家!    

责任编辑:姜波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