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群众路线的不断深入,在各方面都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应该适时塑造地方文化特色,让成果成为一种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终究成为一种文化,且迫在眉睫。因为在大规模的现代化、城镇化建设中,一些地区屡屡发生严重破坏地方特色文化的事件,大多是打着发展的旗号,城市化中林立起了无数的高楼,相似的道路。每个城市越来越多的相似,大同小异的生活,置身其中总感觉缺失了些什么,缺失的正是文化的根。
一个地方的特色文化是这个地方对外的名片和象征,就好像地方方言一样,出门在外大多会以一个地方的方言来辨别是什么地方的人。也总是听见老乡的方言让人感觉特别亲切。这方言又何尝不是一种地方特色文化。而置身快节奏的现代化生活,我们小时候所特有的地方文化正在被遗失和遗忘,仿佛那建楼的推车,推去了贫困的生活,推来了现代化,也推去了本该特有的一些东西,我们的文化,我们的根。
保护地方特色文化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加大重视力度,建立健全保护制度。应该明确的认识到地方特色文化对本地区的重要性,完善文化保护制度和相应地方法规。以制度保障为基础,杜绝以现代化建设为由,破坏特色文化。
二、注重群众保护宣传。地方特色文化是本地方人民共同拥有的精神财富,他传承的好坏直接取决于在群众心目中的地位和保护程度。单靠一些制度一些法规是无法真正做到保护和传承的。文化部门应加大宣传力度,不但让文化保护成为一个部门的事,更要成为整个社会的事。
三、坚持开发、保护与适当利用。在许多地方坚持开发、保护和适当利用已经取得了较为明显的保护成效。一些地方在早期出台保护政策后,进行“圈地”保护,打着保护的旗号,把一些古迹等封死,这所谓的保护是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保护作用,但其保护的仅仅是“形”而未真正保护到特色文化的“魂”,保护了那些形式上的东西。一个地方特色文化在保护的前提下,更重要的事传承。所有应该坚持开发、保护与适当利用的原则。这样不仅能加强地方文化保护,也能向外打出地方特色文化优势,对地方旅游业,地方文化的对外传播都有益处。
不要让快节奏的生活带去那些本该留下的东西,勿失文化,勿失根。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