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加强珠江-西江经济带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

广西:加强珠江-西江经济带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

摘要:建议经济带各级政府坚持信息共享的原则,在资源利用、流域治理和环境保护等方面加强合作,打破行政壁垒,建立珠江-西江流域环境监控、监测和应急处置系统以及环境信息互通共享机制,为联防联控、快速反应提供技术支撑,共同携手解决重大环境污染问题,保障百姓和粤港澳饮用水安全,改善生产、生活、生态环境,提升经济带环境品质。

珠江-西江经济带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对于加强全流域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推动流域可持续发展,探索跨省区流域生态建设新模式,有重大意义。西江不仅是广西的“母亲河”,也是珠三角城市及港澳地区的“生命源”,保护和建设好西江流域的生态环境,是促进经济带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自治区政协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专题调研组着眼于提升经济带生态建设品质,在充分吸纳以往调研成果的基础上,根据新形势、新要求,围绕经济带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后如何进一步加强生态建设与保护展开了一系列调查研究,重点调研西江经济带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成效及存在问题,提出加强珠江-西江经济带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的相关对策。

1 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的成效

一是实施了一批重点生态建设与保护工程。“十一五”以来,自治区及西江经济带各级政府加强生态建设与保护,珠江流域防护林工程、“绿满八桂”造林绿化工程、退耕还林、石漠化综合治理、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自然保护区建设、湿地保护与恢复等重点生态建设与保护工程实施力度加大,流域生态环境状况基本稳定,保持良好。

二是资源开发生态环境监管进一步强化。自治区人民政府先后出台并实施了《广西壮族自治区主体功能区规划》、《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实施意见》、《广西西江经济带发展总体规划》、《广西西江黄金水道建设规划》等,确定了西江经济带内主体功能定位,确立了用水总量控制、用水效率控制和水功能区限制纳污总量“三条红线”;明确了生态保护目标任务,严格各类开发建设项目的环境准入,确保生态保护和恢复措施落实。

三是污染防治力度不断加大。目前,流域所有市县已建成城市污水处理厂和无害化垃圾处理厂。采取有力措施对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环境安全隐患开展大排查、大整治,推进了企业污染治理和环境管理。近年来,西江干流及主要支流年度水质状况总体均为“优”,城市环境空气质量整体处于良好水平。

四是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成效初现。西江经济带2011年有35个市县(区)、2012年有15个市县(区)、2013年有20个市县(区)纳入全区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区域,投入资金4.735亿元,实施了517个村庄环境整治,农村受益人口达174万人,有效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尤其是实施“美丽广西·清洁乡村”活动以来,乡村环境卫生和面貌明显改观。

责任编辑:刘婧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