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加强珠江-西江经济带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4)

广西:加强珠江-西江经济带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4)

摘要:建议经济带各级政府坚持信息共享的原则,在资源利用、流域治理和环境保护等方面加强合作,打破行政壁垒,建立珠江-西江流域环境监控、监测和应急处置系统以及环境信息互通共享机制,为联防联控、快速反应提供技术支撑,共同携手解决重大环境污染问题,保障百姓和粤港澳饮用水安全,改善生产、生活、生态环境,提升经济带环境品质。

加大对经济带流域内重大环境隐患排查整治力度。一是经济带各级政府对辖区环境保护切实负起责任,严格执行党政领导干部环保过错问责办法,上下级政府“一把手”每年签订目标责任书,强化依法追责。二是建议结合正在启动的“美丽广西·生态乡村”和西江基础设施大会战的部署,在经济带区域内开展地毯式的环境污染整治大会战,用两到三年的时间,重点针对饮用水源地、沿江重点企业、沿江的污水垃圾排放、养殖污染、船舶尾气排放等方面进行清理整治,尽快实施流域内航道船舶“油改气”工程,切实解决危害人民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三是建立健全监督机制,发挥人大、政协和社会监督优势,确保开发建设活动与生态建设保护同步实施、协调发展。四是加大破坏环境处罚力度,加大破坏环境者的破坏成本。

实行差别化考核。一是按照经济带主体功能区定位分类设置考核目标,实行差别化考核,对限制开发地区弱化经济指标的考核,突出对生态建设与保护的考核。二是加强自治区级顶层设计,科学调整生态政绩考核体系。建议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等体现生态文明建设状况的指标纳入经济带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使之成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导向和约束。对于生态红线区域范围内的政绩考核体系,应侧重衡量绿色GDP、综合提升环境承载力和改善生态环境的测评。同时,在干部使用上,应让“生态政绩”显性化,不仅使出生产力的地方出干部,也让出生态力的地方出干部。三是实行“多元化”发展战略,走特色化发展道路,发挥自身优势,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游则游。

搭建信息共享平台,共同维护区域生态安全。建议经济带各级政府坚持信息共享的原则,在资源利用、流域治理和环境保护等方面加强合作,打破行政壁垒,建立珠江-西江流域环境监控、监测和应急处置系统以及环境信息互通共享机制,为联防联控、快速反应提供技术支撑,共同携手解决重大环境污染问题,保障百姓和粤港澳饮用水安全,改善生产、生活、生态环境,提升经济带环境品质。

责任编辑:刘婧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