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优化产业配置 强化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战略的重要动力

四川:优化产业配置 强化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战略的重要动力

摘要:规划引领形成点极产业协调发展态势。结合全省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前期调研和总体思路研究,加快制定全省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战略的产业配置(发展)规划,实现规划引领,支撑多点多极发展战略。

优化产业配置是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战略的重点内容、重要内涵和核心动力,也是国内外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手段和宝贵经验。我省目前正处在构建现代工业体系和现代城市体系的重要阶段,处在要素集聚效应大于要素扩散效应阶段,处于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战略逐步发力阶段。省统计局数据显示,2013年,随着资阳、内江、自贡三市新晋GDP“千亿元俱乐部”,我省已有过半市州GDP超千亿元。但是,在土地和资金要素瓶颈制约条件下,承接重大产业转移,推动重点产业迅速崛起,调整优化重点优势产业和特色新兴产业布局,在区域产业格局中形成竞争优势,增强多点多极支撑战略的可持续发展动力,对全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仍然具有重要意义。

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战略对全省产业布局、结构和政策等方面优化配置提出一系列新要求。当前形势下,针对我省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结合全省平原地区、丘陵地区、盆周山区、川西北高原地区之间发展差异较大的现实情况,产业优化配置必须坚持因地制宜,加强分类指导。要找准各市(州)、县(市、区)的特色,着力提升平原地区产业现代化水平,推动丘陵地区产业实现突破发展,壮大山区产业特色经济,扶持特殊贫困地区产业跨越发展,加快建设一批产业特色鲜明的工业经济强市(州)和强县、现代农业强县和生态旅游强县,形成多点多极支撑战略产业配置新格局。

规划引领形成点极产业协调发展态势。结合全省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前期调研和总体思路研究,加快制定全省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战略的产业配置(发展)规划,实现规划引领,支撑多点多极发展战略。规划注重与国家及四川省的主体功能区规划、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国土空间规划等上位规划衔接,强化国土空间约束,发挥《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等引导作用,进一步明确各类产业在省域空间内的科学布局。

审慎推进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空间布局调整和产业结构优化。首位城市以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大都市为目标,建设“三中心”为重点,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和高技术产业,提升其在西部地区的能级,引领全省产业结构向高端化和服务化升级;次级突破中,在泸州、德阳、绵阳、攀枝花等有条件的市州,培育和壮大一批特色产业集群,如德阳重大装备产业集群、绵阳电子信息产业集群、资阳和眉山机车车辆产业集群、泸州工程机械产业集群以及自贡数控机床产业集群、攀枝花钒钛产业集群,等等,形成强有力的市州经济,从而实现以点带面,由点到极;在夯实底部基础中,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特别是要依托丰富的农副产品资源和良好的生态环境,发展特色农副产品加工业、生态旅游业等,加强第一产业与第二、三产业互动发展,有序承接产业转移。

责任编辑:刘婧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