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目标 战略布局 战略定力

战略目标 战略布局 战略定力

——学习习近平同志关于发展战略问题重要论述的体会

■战略问题是一个政党、一个国家的根本性问题。战略上判断得准确,战略上谋划得科学,战略上赢得主动,党和人民事业就大有希望。——习近平

-------------------------------------------------------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站在时代发展的前沿,既着眼于当前,又放眼世界和未来,从历史长河、时代课题和全球视野中谋划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在实现战略突破中擘画战略目标,在把握战略全局中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在风云激荡中坚守战略定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取得新的重大成就,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学习习近平同志关于发展战略问题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对于我们更好地把握战略目标、推进战略布局、坚守战略定力,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可能一蹴而就

我们党在不同历史时期,总是根据人民的意愿和事业发展需要,提出富有感召力的奋斗目标,团结带领人民为之奋斗。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提出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一个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整体利益的重要思想理念,也是我国到21世纪中叶的发展战略目标。

要深刻理解“中国梦”的意义,首先要深刻了解近代以来的中国历史。正如习近平在西班牙布鲁日欧洲学院的演讲中所说:“中华民族5000多年文明史,中国人民近代以来170多年斗争史,中国共产党90多年奋斗史,中华人民共和国60多年发展史,改革开放30多年探索史,这些历史一脉相承,不可割裂。脱离了中国的历史,脱离了中国的文化,脱离了中国人的精神世界,脱离了当代中国的深刻变革,是难以正确认识中国的。”

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中,中华民族创造了悠久灿烂的中华文明,为人类作出了卓越贡献,成为世界上伟大的民族。但是,近代以后,由于西方列强的入侵、封建统治的腐败,“天朝大国梦”被列强的炮舰击得粉碎,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山河破碎,生灵涂炭,可谓长夜难明赤县天,风雨如磐暗故园。中华民族遭遇了前所未有的苦难,蒙受了前所未有的屈辱,付出了前所未有的代价。

面对苦难,中国人民没有屈服,而是挺起脊梁、奋起抗争,以百折不挠的精神,进行了一场场气壮山河的斗争,谱写了一部部可歌可泣的史诗。正如毛泽东所指出的那样:“自从一八四○年鸦片战争失败那时起,先进的中国人,经过千辛万苦,向西方国家寻找真理。洪秀全、康有为、严复和孙中山,代表了在中国共产党出世以前向西方寻找真理的一派人物”,“中国人向西方学得很不少,但是行不通,理想总是不能实现”,“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追求的路上,资产阶级的民主主义让位给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民主主义,资产阶级共和国让位给人民共和国。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经过28年的奋斗,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彻底废除了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提出“为了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的中国而奋斗”的战略任务,他还提出,建设一个强大社会主义中国“会要一百年,或者更多的时间”,“我估计要花一百多年”,也就是到21世纪中叶。

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邓小平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出发,提出“在本世纪末达到小康水平,然后在下世纪用三十到五十年的时间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并强调“这就是我们的战略目标,这就是我们的雄心壮志”。这里设定的时限还是到21世纪中叶。

党的十八大后,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这一代共产党人一定要承前启后、继往开来,把我们的党建设好,团结全体中华儿女把我们国家建设好,把我们民族发展好,继续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奋勇前进。”他明确宣布:“我们的奋斗目标是,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在2010年的基础上翻一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一步到位。我们党锁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奋斗目标,一茬接着一茬干,一棒接着一棒跑,取得的伟大胜利,使具有5000多年文明历史的中华民族全面迈向现代化,让中华文明在现代化进程中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使具有500年历史的社会主义主张在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成功开辟出具有高度现实性和可行性的正确道路,让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使具有60多年历史的新中国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短短30多年里摆脱贫困并跃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彻底摆脱被开除球籍的危险,创造了人类社会发展史上惊天动地的发展奇迹,使中华民族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

中国梦的基本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既深深体现了今天中国人的理想,也深深反映了我们的先人们不懈追求进步的光荣传统。中国梦反映了时代需要、时代特征和时代使命,为全党和全国人民指明了前进方向;中国梦是国家梦、民族梦,也是每个中华儿女的梦,为13亿人民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和贡献全部智慧与力量,发挥了强大凝聚作用;中国梦是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梦,同各国人民的美好梦想息息相通,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提供了中国方案。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确立了新形势下的战略方向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宏伟目标,充分体现了我们党的责任担当和使命追求,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注入了新的内涵。实现这个目标,需要立足国情的新发展,解决新的问题和矛盾,实现新的突破和发展。

新中国成立以来打下的基础,特别是30多年来的改革开放,使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了巨大成就,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把握,已经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的高度。当然,我国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还面临着很多没有弄清楚的问题和待解的难题,对许多重大问题的认识和处理都还处在不断深化的过程中。谋划和推进党和国家各项工作,必须深入分析和准确判断当前世情国情党情,对形势作出科学判断,为制定方针、描绘蓝图提供依据。

党的十八大对我国发展中面临的新挑战、新问题做了科学分析和精辟概括,指出: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产业结构不合理,农业基础依然薄弱,资源环境约束加剧,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较多,深化改革开放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任务艰巨;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社会矛盾明显增多,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医疗、住房、生态环境、食品药品安全、安全生产、社会治安、执法司法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较多,部分群众生活比较困难;一些领域存在道德失范、诚信缺失现象;一些干部领导科学发展能力不强,一些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少数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动摇、宗旨意识淡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突出,奢侈浪费现象严重;一些领域消极腐败现象易发多发,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

这些问题,呈现出这样一些特点:一是都是发展起来以后遇到的新问题。过去落后有不发展的问题,现在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则有发展起来后的问题,而且不比不发展时少,甚至更为复杂;二是这些问题彼此之间相互交织、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很难分割开,需要全面考虑,统筹解决;三是这些问题都是深层次问题,是硬骨头,要从源头上、根本上、整体上加以解决,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自下而上”推进的难度越来越大,需要加强“从上到下”的顶层设计,从治国理政的战略层面来研究、设计和破局。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坚持问题导向和科学思维,提出并形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这个战略布局,是从我国发展现实需要中得出来的,是从人民群众的热切期待中得出来的,是为推动解决我们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提出来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立足治国理政全局,抓住改革发展稳定关键,统领中国发展总纲,确立了新形势下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战略方向、重点领域、主攻目标。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总方略。它既有战略目标,也有战略举措,既有伟大事业又有伟大工程,统一于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伟大实践,统一于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统一于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的阶段性战略目标,到2020年实现这个目标,我们国家的发展水平就会迈上一个大台阶,我们当前所有的奋斗都要聚焦于这个目标。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三大战略举措,对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战略目标而言一个都不能缺。不全面深化改革,发展就缺少动力,社会就没有活力;不全面依法治国,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就不能有序运行,就难以实现社会和谐稳定;不全面从严治党,党就做不到“打铁还需自身硬”,也就难以发挥好领导核心作用。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规律认识的新高度。这一战略布局更加注重发展和治理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全面发展理论的坚持和发展,反映了时代发展对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和制度创新的要求,是指导我们在新的起点上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思想。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立足中国发展实际,坚持问题导向,是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转化为国家治理实际效能的重大理论创新。“四个全面”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出发,全面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矛盾和主要问题,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着眼于我国发展依然处在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历史方位、着眼于我们正在进行的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着眼于我们党面临的“四大考验”和“四种危险”,坚持中国道路、增创中国优势。我们常说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在于集中力量办大事,因为它能够帮助我们捕捉历史机遇、顺应历史潮流,能够帮助我们组织和调动亿万人民群众为共同事业而奋斗,能够为国家发展作出长远谋划并加以实施。一句话,能够让我们站得更高、看得更远、走得更实。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积极回应了人民群众的新期待,体现了党的性质和宗旨。人民期盼经济更有活力、政府更加高效、文化更加繁荣、生活更有保障、社会更加和谐、生态更加优良、权益更好得到维护,而与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新需求、新期待相比,我国的发展还存在着不少差距,突出表现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还存在“短板”,“先富”与“共富”不够协调;改革进入深水区和攻坚期后,达成共识越来越难,群众的改革获得感降低;人民对公平正义的追求与法治进程之间尚有距离;党的历史使命与党内腐败现象水火不容的矛盾亟待解决;等等。“四个全面”顺应了人民群众的愿望和呼声,抓住了人民群众最关注最现实的问题,符合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局中来把握和解决这些问题,体现了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价值选择。

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既要注重总体谋划,又要注重牵住“牛鼻子”;既要讲两点论,又要讲重点论。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刘佳星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