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力培育发展多点多极产业发展格局的“产业极”和“产业点”体系。“产业点”的特征和要求主要包括:区位优势明显,发展水平相对较高,是所在区域的经济中心和创新中心,具有较强的辐射带动作用;产业体系完善,与周围地区产业关联度大;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在区域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基础设施条件优越,交通、能源、水资源等供应体系完备。“产业极”对当前和未来整个四川经济将起引领带动和辐射作用,主要包括支撑全省经济稳定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首位城市、城市群和经济区,其特征:一是周围的“产业点”可以通过地理位置的靠近而获得综合经济效益;二是具备相当规模的资本、技术和人才存量,通过不断投资扩大经济规模,提高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率,形成规模经济效益;三是有创新能力的产业集群以及适应经济与人才创新发展的外部环境。
强化产业配置与“点”、“极”经济发展的契合度。找准产业集群与地方经济的契合点促进双向互动发展,一方面,政府要制定相应的政策扶持和引导当地产业及产业集群的发展,优化投资环境,为其提供法律和制度上的保障,确保其能在一个和谐稳定的环境下发展,又要加大优惠和支持力度,从资本投入、人才输入、市场信息和生产管理上给予大力支持,极力促成整个产业集群整体化运作,在产业集群内形成集生产、销售、管理、技术研发于一体的整体;另一方面,政府还要找准产业集群与地方经济发展的契合点,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利用产业集群在发展过程中所积累的雄厚的资本、人才、技术资源,并采取措施让地方经济与整个产业集群系统不断地进行信息、产品、人员、技术和管理的交流,形成地方特色优势产业与承接产业、传统优势产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支柱产业与先导产业之间的良性互动、有机耦合。
配套分类指导的“点、极”产业发展政策和专业人才。着重围绕增强县域产业发展活力,培养一批懂经济、善管理、敢干事、能干事的县域产业管理干部,积极稳妥推进县域产业发展,强化夯实底部基础的人才支撑;培育和引进高层次人才和领军人才,加大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支持力度,加快建设西部人才高地,支撑全省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战略中的核心增长极和次级增长极对高端产业发展人才的需求;激励科技人才下基层服务,以促进县域产业和经济跨越式发展,支撑底部经济夯实战略。
(作者系四川大学理论经济学博士后)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