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要把老区人民利益放在心中的第一位,千方百计帮助老区人民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这次我到吕梁第一站是兴县。我了解到,县委、县政府带领全县人民取得了经济社会发展许多成绩,这个也是要充分肯定的。同时,我在随机走访调研时,也看到了存在的问题。我讲讲蔡家崖村的三件事。第一件事,就是蔡家崖村群众反映强烈的吃水问题。我问了一下,这个村,231户700多口人,老百姓反映二十多年前,由于煤矿开采等原因,水受到严重污染,后来县里也帮助打井,但都没成功,直到现在村民吃的还是被严重污染的水。县领导当场说今年年底就能解决,但老百姓意见还是很大。第二件事,就是村民反映的住房问题。这个问题也是反映强烈。有一个村民,说他家6口人,一个女儿出嫁,现在5口人住在20多平方米的窑洞,我们跟着他到山坡上看了他家的窑洞,确实非常拥挤,而且儿子女儿都已经长大成年,还挤在一个炕上,实在是困难、为难。正在他家看,他家邻居也反映,她娘家院子里的仓房倒了,他们想重建,结果干部不让。我们也去看了,确实还是一堆乱石,杂草丛生。第三件事,就是新建公益事业损害群众利益的事。三年前,因为修建晋绥边区革命纪念馆,有一户村民家屋顶上的土被铲掉了,但是硬化防水没做好,屋顶一直漏水,他多次反映,村里也给修了一次,没有修好,还说就修一次,以后漏不漏就不管了。我也去看了,一家人正在修漏水的窑洞,意见很大,还反映了一些医疗方面的情况和问题。
我当时就想,蔡家崖不是一般的村,曾是晋绥边区领导机关所在地,是全国著名的地方。现在,这个村老百姓办事都这么难,老百姓生活还这么苦,意见这么大,我感到心里很难受。所以我说要搞一个“蔡家崖村调查”,实事求是地把革命老区这样一个著名村庄百姓生产生活情况调查清楚。我觉得这对我们做好群众工作会有很大帮助,调查组已经成立,他们也参加了今天上午的会议。吕梁是我们国家著名的革命老区。在残酷的战争年代,吕梁人民前仆后继,筹粮筹款,参军支前。吕梁参军人数,红军东征时有3000人,抗战时期有5.4万人,解放战争时期有1.5万人,合计有7.2万人。八年抗战中,120师暨晋绥军区部队牺牲1.4万人,负伤3.2万人,有2万人民群众惨遭杀害。抗战时期晋绥边区支援中央的经费一般要占到边区财政的50%-60%,1946-1948年支援中央财政的经费占到了73.7%。也就是说,吕梁人民为国家抗战和解放事业,做出了巨大的牺牲和无私的奉献,蔡家崖村就是一个缩影。由于多种原因,吕梁包括蔡家崖村,依然比较贫困。吕梁是全国贫困区,我们在革命老区工作的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进一步增强党的宗旨意识,增强对老区人民群众的感情,要认真倾听群众的呼声,要积极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这是我们党员领导干部的基本职责。我们整天讲为人民服务,不能只说在嘴上挂在墙上写在文件上,要放在心上、抓在手上、落实在行动上。我来吕梁之前就说,我们下去调研,不要都是事先安排,我们既要“明察”,也要“暗访”,要随机听取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多听一些真话,多看到一些真实情况。这三件事情有代表性,大家都要反思。当干部,对群众疾苦不关心,就是不称职;不保护群众合法权益,不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就是严重失职,要追究责任。
今天讲到这个问题,我还想进一步强调,吕梁要进一步突出抓好扶贫工作。吕梁是国家14个集中连片特困区之一,去年贫困人口75万,占全省四分之一,13个县有10个是贫困县,其中6个国贫县,3个省贫县,1个插花贫困县。推进吕梁扶贫攻坚责任重大。我也了解到,各级党委政府已经做了大量工作,但任务还是非常艰巨。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开发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把扶贫攻坚作为最重大的民生工程,从组织领导、资金投入、机制创新、队伍建设等各方面加大力度,强化保障。我在调研中也看到,这几年吕梁依托“8+2”农业产业化增收工程做了大量工作,也取得明显成效,红枣、核桃、土豆等优势产业不断发展壮大,也积累了一些好的经验,有些方面有创新有成果。比如,昨天在离石区看到吕梁泰化集团成立的泰瑞公司,在信义镇康家岭村等三个村联合发展设施养殖、林业建设、食品储存、保鲜等园区项目,昨天晚间我又看了一下他们的材料,已完成投资4300多万元,流转和规模经营土地2160亩。他们介绍,一年的时间,农民人均纯收入就由两千多块钱,增加到五千多块钱,翻了一番还多,而且流转土地的农民也高兴,流转费高于自己种地的收入,增加了财产性收入,他不种地了,在公司打工,又增加了工资性收入,这些效果都很好。我们这些天看到的还有一些好的典型。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