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高招“扶贫”,须警惕官员子女钻空子(4)

【案例】高招“扶贫”,须警惕官员子女钻空子(4)

莫用权力使好政策“走样”

在高考改革大幕开启的背景下,各地重点高校通过扩大农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实施农村学生专项自主招生等政策向“寒门学子”倾斜,改变了 “寒门学子”难上重点高校的情况。但是,一些地方出现了政策执行“走样”的苗头,把一项好的政策上上了权力的枷锁。

一贫困县高中老师告诉记者,不少重点高校的贫困专项和定向招生中,并未限定农村户籍要求,导致越来越多县城领导不再送子女到省城读书,而是送往贫困县高中就读。即便部分重点高校要求农村户籍才能报名参与“贫困专项计划”,但在很多基层贫困地区,一些官员利用影响力将子女改回农村户口并非难事,“基层官员子女与农村孩子争夺政策照顾机会,易使政策执行走样。”

在充分肯定重点高校倾斜招收农村学生政策成效的基础上,也应理性看待实施中出现的一系列新问题,并积极采取措施进行完善与调整。要进一步增强农村定向招生的全程公开透明,压缩暗箱操作空间,让权力无处寻租。加强舆论监督,在政策出现走样的苗头时尽早更正。基层领导要自律,严格要求自己,坚决不折不扣的执行政策,莫用权力为自己牟利。

教育资源配置的倾斜政策,是对弱势群体教育资源配置长期边缘化的必要补偿。仅仅待遇上的平等,已经不足以给长期被置于平等地位的贫困者予以补偿了,必须采取倾斜政策,必须加大对贫困者的倾斜力度。同时,再有了好政策之后要不折不扣的予以贯彻执行,莫要用权力使之再次失衡。

官二代争“扶贫”名额不能一概而论

在高考改革大幕开启的背景下,各地重点高校通过扩大农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实施农村学生专项自主招生等政策向“寒门学子”倾斜,成效明显且获得各界好评。但一些官员利用影响力将子女改回农村户口,与农村孩子争夺政策照顾机会,不仅使政策执行走样,损害了教育起点公平,而且也伤害了政府的公信力。

之所以出现官二代赴贫困县读书、争夺“高招扶贫”名额的现象,就是因为这一政策预留下了后门。不少重点高校的贫困专项和定向招生中,没有限定农村户籍要求,而且“贫困专项计划”存在向部分贫困县优质高中聚集的趋势。使得一些本来将孩子送往省城读书的官员“顺理成章”地选择留在本地重点中学。

对官二代争“高招扶贫”名额不能一概而论。因为官二代还没有一个确切的概念。从广义上讲,哪怕是村长的孩子都是官二代。县级以下的官员都属于基层官员。如果一名普通基层官员的孩子在正常渠道接受教育的情况下,即排除不是为了争夺名额才突击转到重点中学的情形,享受到“高招扶贫”名额,若将其排斥在外,就会催生出新的不公平。其次,在户籍改革、人口流动频繁的背景之下,单纯以农村户口为“高招扶贫”设立门槛也是不科学、不合理的。因为一些贫困地区拥有城镇户口的孩子,也有权利享受国家这一教育善政。

为“高招扶贫”政策打补丁,防范一些官员利用公权影响力,“先天下之读而读”,关键在于细化,将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形都从政策源头上予以防控。在明确将名额均衡化分配到贫困地区所有高中的前提下,引入“负面清单”方式,将不能享受“扶贫”名额的情形具体详尽地列举出来。比如有官员背景且突击改户口、转学等情形。同时,增强农村定向招生的全程公开透明,接受社会监督,压缩暗箱操作的空间。发现属于“负面清单”所列情形而挤占名额的,公开曝光,问责到人。唯此,才能敞开监督之门,严格防范潜规则侵入“高招扶贫”政策。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