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诚信建设的制度化、规范化和长效化,引导全社会形成诚信光荣、失信可耻的氛围。推进诚信文化与教育的制度化、规范化和长效化。通过把诚信教育贯穿于中小学教育、高等教育等各领域,落实到教育教学和管理服务各环节,实现德育育人;通过经典诵读、道德讲堂、论坛讲座等形式,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引导人们意诚心正;通过创作弘扬诚信的影视剧、小说和戏曲等文艺作品,用文化传播和滋养诚信价值理念;通过典型案例的宣传教育,大力发掘、宣传诚信人物、诚信企业、诚信群体,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作用,引导人们见贤思齐。推进征信采集和公布的制度化、规范化和长效化。积极推进建立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制度,依法收集、整合区域内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信用信息,完善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逐步实现信息采集全覆盖;促进各部门各地区信用信息系统统筹整合,依法推进信用信息互联互通和交换共享,逐步实现多部门、跨地区、跨领域信息联享、信用联评、守信联奖、失信联惩,让守信者处处受益、失信者处处受限。推进诚信的监督与惩罚的制度化、规范化和长效化。充分发挥舆论监督作用,对失信败德行为进行批评揭露,使之成为“过街老鼠”。对影响恶劣的重大违法案例,进行公开曝光、有力鞭挞,形成强大舆论压力。加强对失信行为处罚结果的跟踪报道,以反面典型警示人们守住诚信底线、敬畏法律“高压线”;推动各地各部门依据法律法规,按照客观、真实、准确的原则,建立诚信黑名单制度,把失信违法者列入“黑名单”。对失信者依法实施惩戒,形成扬善抑恶的制度机制和社会环境。
(宁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