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关于政府和市场关系论述的深化过程
改革开放35年来,我们党在推进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中,不断加深对政府和市场关系的认识,相应作出了一系列历史性的重大决策。
十一届三中全会
1978年12月,作为我国新时期起点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应该坚决实行按经济规律办事,重视价值规律的作用。”并指出:“现在我国经济管理体制的一个严重缺点是权力过于集中,应该有领导地大胆下放,让地方和工农企业在国家统一计划的指导下有更多的经营管理自主权。”
十二大
1982年9月,党的十二大明确提出了有系统地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任务,指出:“正确贯彻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原则,是经济体制改革中的一个根本性问题。我们要正确划分指令性计划、指导性计划和市场调节各自的范围和界限,在保持物价基本稳定的前提下有步骤地改革价格体系和价格管理办法,改革劳动制度和工资制度,建立起符合我国情况的经济管理体制,以保证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这里,明确提出了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的主辅关系,即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十三大
1987年9月,党的十三大进一步提出:“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的体制,应该是计划与市场内在统一的体制。”并指出,“新的经济运行机制,总体上来说应当是‘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的机制”。
十四大
1992年10月,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这为长期纠结于“计划”和“市场”关系的改革开启了一个新的里程碑。至此,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认识、对政府和市场关系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高度:市场经济不仅仅是市场竞争机制、供求机制和价格机制,更是一种资源配置机制。
十五大
1997年9月,党的十五大明确提出了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提出“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并要求“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健全宏观调控体系”。
十六大
2002年11月,在新世纪新阶段召开的党的十六大进一步提出:“健全现代市场体系,加强和完善宏观调控。在更大程度上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健全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并明确要求:“完善政府的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能,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
十七大
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提出:“要深化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认识,从制度上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形成有利于科学发展的宏观调控体系。”并要求:“加快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规范行政行为,加强行政执法部门建设,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减少政府对微观经济运行的干预。”
十八大
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指出:“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必须更加尊重市场规律,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并明确要求:“完善宏观调控体系,更大程度更广范围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完善开放型经济体系,推动经济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
十八届三中全会
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提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把以往市场起“基础性”作用改为“决定性”作用,同时也强调“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这是我们党关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思想的新发展,对政府和市场关系的认识达到了新境界。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