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政频频,全力提升幸福指数
不见人的发展,难以持续。发展成果必须惠及人民,才能跃上更高的发展层级。党中央在力促民族地区经济跨越发展的同时,广施民生善政,着力提升少数民族群众的幸福指数。
每年全国两会,盛装与会的少数民族代表总是人民大会堂前一道亮丽的风景,“80后”黑龙江女孩刘蕾便是其中的一员。她是我国4600多名赫哲族人唯一的全国人大代表。今年两会,已经是刘蕾连续第七年坐在人民大会堂履行代表职责。
刘蕾的个人成长路,正与国家对人口较少民族的扶持相印证。从宏观政策上看,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规划已经制定实施了两个五年规划,“十二五”规划的扶持范围,已从10万人口以下的22个少数民族聚居地区,扩展为总人口30万以下的28个少数民族聚居地区,重点集中在2119个人口较少民族聚居行政村。
专为特定区域、特定人群制定的规划,极大改善了当地少数民族群众的生活状况。一个个地处偏远的民族,获得了强劲的发展动力,开始摆脱贫困,奔向小康。
最新数据显示,到2013年底,这2119个村农牧民人均纯收入5179元,比2010年增长47%。其中如京族、赫哲族、高山族、锡伯族、裕固族等的聚居村人均收入超过或接近全国平均水平。
“两免一补”政策在民族地区率先实施,新型农村养老在民族地区全面铺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已覆盖民族地区所有县(市、区、旗),农村低保在民族地区全面建立,免费危旧房改造、农牧民安居工程、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扶贫……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政府把社会建设提高到更高的高度,一系列“真金白银”的民生政策安排,使得少数民族地区的公共服务水平大幅度提高,少数民族群众真正享受到改革发展的成果,感受到祖国大家庭的温暖。
民族团结,凝聚在中国梦的旗帜下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