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曝“昆明市北京路明通小学发生踩踏事故,已致6人死亡!”。作为全云南省为数不多的省级“一级示范学校”、“优级甲等学校”,这一突发事故再次给校园安全敲响警钟的同时,也暴露出主管部门和监管部门在这块工作上的缺位和失职。造成事故的原因,目前正在进一步调查核实中,我们毋须过多的作重重无谓的猜测,从而制造不必要的不稳定因素。据昆宣快讯报道,昆明市委书记高劲松指示,迅速成立以杨皕副市长为组长的事故处置工作领导小组,迅速查明原因,严肃查处事故责任人。同时,全力做好全市校园安全隐患的排查工作。据悉,市、区有关领导已第一时间赶赴现场,指挥开展伤亡学生善后救治等处置工作。
在这里,笔者结合自己的思考和认识,谈点个人的看法:
其一,突发事件后续信息的更新速度需要加快。事故发生后,学校、医院如何处置伤亡学生,教育行政部门如何作好校园稳定和学生、家长的心理疏导工作,交管部门如何协调维护交通秩序,是一个连贯性、系统性的工作,相关信息公开得越及时、越透明,对社会情绪的安抚和疏导就越有效。否则,如果只有微博、微信以及手机、口口相传等亚群体的传播,事件得发展可能会演绎得扑朔迷离,让人感到乱花渐欲迷人眼的困惑。
其次,究竟怎么样亡羊补牢的措施才是管用的?补救措施之一,自然是安全教育的理念和方式需要有所转变。一直以来,我们在校园安全宣传方面投入的精力和人、财、物力方面应该是不遗余力的,创新的举措也很多,包括一直以来被我们津津乐道、广为宣传的小手拉大手的安全教育宣传模式,但近来爆发的一连串校园安全事故,在看似偶然中暴露出来的必然规律就是,我们在安全教育宣传的理念和方式上,也许有一些值得商榷和改进的地方。安全教育宣传的众多受众中,最首要的是学生个体,最直接受益的也是学生个体,让学生以易记易懂的方式,理解和明白什么样的行为方式,才是对自身安全的最有效的保护,理应成为今后校园安全教育的重点。补救措施之二,还在于突发事件防范和处置预案需要不断完备。虽然现在尚不清楚事故涉及的学校是否有突发事件处置预案,但依目前校园管理的相关制度推断,预案应该是有的,但何以事故发生后,仍然出现6人死亡,受伤人数30余人且伤亡数据仍在核实中更新的尴尬局面,显而易见的推论就是,我们的防范和处置预案,从条文上可能显得很完备和规范,但临到事故发生,却不尽管用,这既是一个悖论,也侧面印证了我们在校园安全方面确实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防范和监管漏洞。
正所谓,亡羊补牢,尤未晚也,忠言逆耳,善莫大焉。当前,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正处在整改落实、建章立制的关键时期,关注基层、关注民生,践行为民务实清廉的党的群众路线,怎么承诺不是最重要的,怎么做才是王道和正道!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