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方针 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方针 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认真学习习近平同志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

9月24日,习近平同志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努力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之与现实文化相融相通,共同服务以文化人的时代任务”。此前,习近平同志已在多个场合多次强调“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这个重大的文化方针。我们感到,在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时期,习近平同志提出“两创”方针,其历史和现实意义正如毛泽东同志20世纪40年代提出“推陈出新”、50年代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一样,标志着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文化发展规律和文化发展责任、使命、路径的认识达到一个新高度,必将对中华文化走向新辉煌发挥强有力的指导和推动作用。

一、“两创”方针深刻揭示了文化发展的客观规律

古今中外的历史表明,一个民族文化的发展、兴盛和繁荣,都有其客观规律。执政者制定的文化方针和政策,只有遵循客观规律,才能真正起到指导和推动作用。“两创”方针揭示的文化发展规律,概括起来,有三个方面:

一是尊重传统。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都有其既有的文化传统。这个与生俱来的文化基因、文化积淀,构成了国家和民族的精神标识、文化血脉和价值系统。只有从传统文化的母体中汲取丰富滋养,才能惠及当代、泽被后人。正如习近平同志深刻指出的那样,“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而割断了“命脉”,就谈不上文化繁荣发展,从而更谈不上执政兴国,甚至可能丧失执政资格。秦一统天下后,废文用暴,“焚书坑儒”,二世而亡;汉以秦为鉴,尊儒重文,以礼仪治天下,开创了四百多年盛世。这就是对待传统文化不同态度导致的不同后果。“两创”方针的基本前提,就是要自觉礼敬、尊崇传统文化,从内心深处强烈认同优秀传统文化承载的价值理念。

二是古为今用。尊重传统不是仅仅将其作为文字存放在古籍里,也不是仅仅将其作为文物收藏在禁宫里,而是要让其活起来、用起来,达到经世致用、学以致用的目的。我国历来就有古为今用的传统,孔子作《春秋》、司马迁著《史记》、司马光编《资治通鉴》,都是古为今用、以古鉴今的典型例子。“两创”方针的重要内涵,就是要积极运用古人的智慧解决当下的问题,发挥文以化人的教化功能,使之有益于个人、社会的教化和国家的治理。

三是推陈出新。运用传统不能食古不化,“一股脑儿都拿到今天来照套照用”,更不能作茧自缚。文化的生命力在于创新。在每个时代,文化在适应时代发展需要、解决面临新问题、与其他文化碰撞交流的过程中,与时迁移、应物变化,必然从传统中孕育出新的文化形态。从孔孟为代表的先秦儒学到董仲舒为代表的汉代儒学,再到程朱陆王为代表的宋明理学,儒家思想“都是顺应中国社会发展和时代前进的要求而不断发展更新的,因而具有长久的生命力”,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脉。“两创”方针的鲜明指向,就是立足于实践,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以兼收并蓄的包容精神,借鉴其他优秀文明成果,通过转化再造、丰富发展,焕发新的生命力。

习近平同志指出,“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我们必须自觉在“两创”方针指引下,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科学辨析、精心萃取,进行新的文化创造,让中华文明革故鼎新、再创辉煌,完成好我们这一代人应当承担的历史责任,上不负列祖列宗、下无愧子孙后代。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张少华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