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战略思维引导中国一步步走向战略国家

甘肃:战略思维引导中国一步步走向战略国家

摘要:对当今的中国而言,战略机遇期并不是静态观察的结果,也不再是环境演变结果的单向施加。我们自己就已经是战略机遇的因素,不仅是影响世界战略走势的因素,也是我们自身战略机遇的因素。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纪念邓小平同志,就要学习他高瞻远瞩的战略思维。战略思维,是邓小平同志一生最恢宏的革命气度,也永远是中国共产党人应该树立的思维方式。”

邓小平受到国内外政治家的高度赞誉,正是因为他的战略眼光、战略勇气,以及由此给中国和世界格局带来的战略改变。邓小平战略思维的核心是推动中国实施改革开放。中国的改革开放,不仅拯救了中国,让中国人在物质上过上了有尊严的生活,而且也悄然影响并改变了中国的地缘政治和世界格局。

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度自觉地继承并发扬光大邓小平战略思维。十八大以来,调整了国防、外交方略,系统地推出了经济改革和社会事业改革的路线图,做出了经济新常态的战略判断和战略调整,执政党自我治理有了新突破,地缘政治有了新的战略思维,推动成立金砖国家开发银行,筹备建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一带一路”不仅表现出更大的开放气度,而且支撑起国内国外两个大局,从被动接应转变为主动出击,真正从战略层面上解决中国在战略崛起中层层面对的战略问题。在新形势下,有两大突破具有战略思维的价值。一个是战略机遇期问题,另一个是自身成为战略国家的问题。

首先是战略机遇期问题。过去中国定义战略期的条件是世界两大霸权搞军备竞赛,同时又是两大意识形态分治世界的竞赛。中国在冷战时期的战略经营空间并不大,支撑战略机遇期的核心判断是会不会发生世界大战,在战争与和平、发展与停滞之间做出选择性判断,只要不发生世界性战争,只要有世界性发展的动力和需要,就是中国的机遇期,中国就可以埋头搞建设,只要专心搞建设,中国就一定能强大起来。这种战略机遇期的观念带有明显的喘定意识和追赶意识,表明我们国家自近代以来能自主的战略机会并不多,被迫做出反应是我们的常态,抓住机会就得大干快上,夹缝性质的机会稍纵即逝。在邓小平的改革开放为中国杀出一条血路的今天,我们判断战略机遇期的视野从容了许多,意识形态的战争因素是可控的,石油及广义资源争夺的战争是可控的,文明冲突的战争假设是可控的,经济、信息和观念的全球化流动使世界的依存度高于历史任何时期,而且中国融入世界这个因素本身就在增加中国和世界的战略机遇。

责任编辑:刘婧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