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地生根 枝繁叶茂

落地生根 枝繁叶茂

——北京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述评

摘要:中国梦,价值魂。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实现中国梦的价值观建设基础工程。北京作为首都,理当成为核心价值观的首善之区,创新方式方法,汇聚全社会的力量,让核心价值观落地生根、枝繁叶茂,为建设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提供有力思想保障,汇聚实现“中国梦”恒久强劲的精神动力。

中国梦,价值魂。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实现中国梦的价值观建设基础工程。北京作为首都,理当成为核心价值观的首善之区,创新方式方法,汇聚全社会的力量,让核心价值观落地生根、枝繁叶茂,为建设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提供有力思想保障,汇聚实现“中国梦”恒久强劲的精神动力。

营造家喻户晓、人人皆知的浓郁氛围

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社会群体和个人的意识,是积极培育和践行价值观的首要环节。党的十八大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来,全市统筹运用舆论宣传、环境布置、文化熏陶等多种方式,推进核心价值观入脑入心。

传统媒体和网络媒体协同强势传播。仅今年以来,就开设专题专栏60多个,刊发专版600多个、公益广告整版330多个,大规模、高频次宣传核心价值观,生动阐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人生奋斗的梦想之舵,是中华民族的精神之钙,是当代中国的兴国之魂。

点亮城市景观、融入日常生活。全市协调推进城市环境布置,从公园广场、街道社区到机关学校、乡镇村落,融汇了传统文化、时尚设计、动漫卡通等多种元素传播“三个倡导”24字的标语、图片、视频、雕塑随处可见。

大力扶持反映核心价值观的文艺作品。涌现出《媳妇的美好时代》《老有所依》《北京青年》《失恋33天》等一批体现核心价值观、叫好又叫座的优秀作品,成为街谈巷议的热点。

让践行核心价值观的人传播价值观。取材于普通百姓的《中国梦365个故事》微纪录片,一集3分钟,一个人物一个主题,一个故事一句感言,网络点击量过亿次,收到讲好故事、事半功倍效果。各种形式的百姓宣讲团、社区评议会,请道德高尚的人讲道德,让践行核心价值观的人传播价值观。现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已落地生根,赢得广泛认同,形成了家喻户晓、人人皆知的浓郁氛围。

确立崇德向善、人人愿为的良好导向

人生需要信仰驱动,社会需要共识引领,发展需要价值导航。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进程中,党员领导干部示范作用日益增强,制度激励引导功能不断健全,“北京榜样”和身边的感动事迹不断涌现。

发挥党员干部示范作用。北京市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要求党员干部争做践行核心价值观的时代先锋。市委书记、市长等市领导以普通志愿者身份带头参加志愿服务,今年3月市委发出推进志愿服务的意见后,全市已有3.5万个党组织、69.2万名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参加志愿服务。这些实际行动表明,党员干部不仅是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的组织者、倡导者,更是身体力行的践行者。

健全制度激励引导功能。中央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下发后,北京市委立即制定实施意见,要求用核心价值观引领首都经济社会政策制定和重大改革,贯穿首都社会治理、法治建设、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市相关职能部门积极配合做好政策支持,出台一系列制度,包括志愿者保险和回馈制度、道德模范表彰制度、落实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待遇等,为好人好事点赞助力,形成持久的正向激励,凝聚起弘扬践行核心价值观的正能量。

举荐学习“北京榜样”。这已成为首都核心价值观建设的响亮品牌。今年5月以来,已推出“北京榜样”候选人3231名,全市发布周榜样110人、月榜样50人。京城既有孙茂芳、贾立群为代表的先进典型,又有以“扫桥爷爷”窦珍为代表的凡人善举,呈现出群星闪耀、榜样迭出、争当先进的生动局面。可亲、可敬、可信、可学的榜样,能够引导人们见贤思齐,激发向上向善的精神力量。北京市民热情开朗、大气开放、积极向上、乐于助人的特质进一步彰显。

形成全员参与、人人践行的时代暖流

为者常成,行者常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在于实践。检验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的成效,关键在于把共同的价值追求转化为自觉行动。

从小抓起、从学校抓起。北京市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细化成看得到、摸得着的行为准则。新学期第一天,中小学普遍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未开新课,先教做人。各高校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和要求有机融入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各门课程。大学生注重从我做起,不少学生自觉抵制“舌尖上的浪费”,勤俭节约在学校中已渐成风尚。

志愿服务蔚然成风。全市活跃着18000多个注册志愿服务团体,注册志愿者占户籍人口的五分之一,无论是大型活动、抢险救灾,还是扶危济困、邻里互助,都能看到志愿者辛劳奉献的身影。千百万人的善良愿望汇聚起来,千百万个公益行动集合起来,汇小流成江海,积小善成大德,志愿服务在首都市民践行核心价值观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北京市的培育和践行,将抽象的共同价值追求,转化为街头巷尾随处可见城市景观,转化为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文化产品,用看得见的载体实现了“看不见的宣传”,用身边人影响身边人,凝聚了建设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的强大合力。

责任编辑:李妮玮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