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具备了以上最主要的技术能力,参与更高价值链的竞争就有了“底气”和后劲,应对贸易摩擦、跨越技术壁垒就有了实力。然而,形成这样的一系列技术能力,企业必须以高度重视人力资本的培育和有效开发为保障。下力量建设一支结构合理的包括高素质技能人才在内的企业技术骨干队伍,是至关重要的“一号工程”,必须舍得投入、抓紧进行。
2.政府要从中小企业转型升级的现实与长远需要出发,积极构建以提供服务创造环境强化外部驱动为鲜明特征,优化公共资源配置为实现途径的有效“供给”体系
在企业激发自身活力形成内生主动力的同时,还必须有持续强劲的外部驱动与之相向对接交融共同构成新的引擎。除市场的巨大压力外,企业转型升级的外部驱动主要是由政府职能作用的“提质增效”提供的。全面深化改革启动以来的实践表明,政府积极作为所提供的外部驱动力,包含着战略规划指导、营商环境优化、政策支持激励、社会服务促进、完善信息披露、规则秩序监管等方面丰富而深刻的内容,是对企业转型升级制度化的“正能量”供给。从天津中小外贸企业普遍的实际需求和迫切企盼看,应突出地在以下方面进一步强化外部驱动“供给”:
在“营商环境”的供给方面。要以企业的实际感受与合理需求为重要参照,进一步巩固完善对内对外实行贸易便利化已取得的各项成果,亟尽可能地通过简化环节、创新方式将企业营商成本降至全国最低水平。要注重倡导培育优良营商文化,为推进信用体系建设营造舆论氛围,也为铲除“潜规则”及其各种变相手法的存在土壤创造条件,使市场规则更加完善和透明。与此同时,有关主管部门还要重视推动相关方面,共同规制某些行业存在的“残杀式”恶性竞争,这种无序的竞争导致外贸企业受损而进口国受益,也给我市外贸整体竞争力造成损伤,尽管这种现象发生在个别行业,但并非罕见。
在“技术创新”的供给方面。要把帮促中小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主体作为一项核心任务,发挥整合各方力量的主导作用,以务求实效的有力措施、持续不懈地深化推进。当前可采取“三管齐下,聚焦成果产业化”的思路开展工作。首先,要拓宽创新技术要素供给的渠道。着力建设核心共性技术创新平台,加大政府资金支持的力度,使中小企业能以最低乃至零成本受益。第二,大力推动和组织产学研合作的协同创新。有计划地建立一批不同研发重点的紧密合作型产学研协同创新组合体。鉴于以往此类合作的经验教训,政府有关部门要通过加强督导力度、加大经费投入、完善组织管理等方式深度介入,充当好推动者、参与者、引导者、协调者乃至经纪人的角色。第三,增强中小企业担当技术创新主体的信心和实力。加大对企业培育提升高素质技术骨干人才和取得自有技术研发与产品开发优秀成果的鼓励支持力度。引导激励一批企业成长为拥有高于国内水平的先进技术企业。重视培养技术创新的领军型中小企业,发挥其带动和示范效应。最后,以上各项措施和所有努力的绩效,都要体现在先进技术、核心技术的实际应用和科技成果快速实现产业化上。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