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垃圾换水”活动需要持之以恒(3)

【案例】“垃圾换水”活动需要持之以恒(3)

“垃圾换水”一小步文明旅游一大步

一瓶矿泉水值不了几个钱,对于游客而言,“垃圾换水”的意义并非只是物品兑换,免费拿瓶水这么简单,而是由此提醒自己注意文明旅游。对于景区来讲,则是一个激励模式,用免费兑换矿泉水的方式,吸引游客参与环境保护的“游戏”中,从而达到维护景区环境、鼓励游客文明出行的目的。

就在刚刚结束的国庆“黄金周”期间,一个图文报道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在峨眉山金顶的东侧台阶,一名环卫工人站在安全栏杆外的悬崖边,冒着随时会坠崖的危险,清理着游人落下的垃圾。

而更多的熟悉场景,则是各地景区客流如织、垃圾遍地,无论是在“黄金周”,还是普通日子,都能见到类似场景,令人为之汗颜。不乱扔垃圾乃是文明社会的基本常识,连幼儿园的小朋友都知道这个道理,但许多成年人却没有这个意识。

因此,需要各方加大宣传力度,向民众持续灌输文明意识,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培育民众养成文明出行的习惯。而各地景区采取“垃圾换水”、“垃圾换门票”、“垃圾换礼品”等奖励措施,以物质刺激游客主动参与维护环境卫生,亦是一个非常积极的做法,既能带动游客的文明意识,又可达到文明旅游的宣传效果,同时减少垃圾丢弃量,减轻环卫工人的清洁负担,实则是一箭双雕。

当然,由于类似举措大多只是临时政策,短期效果可期,长远考虑的话,则就需要衡量成本了。实现全社会文明旅游并非依靠一日之功,需要长期不懈的共同努力,随着整个社会的文明水平提高,逐步达成文明目标。希望有一天,每位游客都能够自觉做到,悄悄地我走了,挥一挥手,不留下一片垃圾。

景区垃圾换水唤回文明新风景

国庆旅游最核心的话题算是文明旅游了,文明旅游从一开始就上路了,带着文明旅游上路,并让文明旅游行走在路上,而且更应该把文明出游带回家,这才是文明的行动,而且也是文明出游的真正实践,更是文明的风景。

可事实上,一些游客仍然把文明出游放在脑后,对不文明现象置之不理,做着不文明的事,行着不文明的动,看着不文明的景。此次国庆长假,深圳锦绣中华景区,5万个陶瓷小人大多被游客“顺手牵羊”;武汉中山公园,保洁清理垃圾的速度赶不上游客扔的速度;合肥植物园,有游客直接带着孩子在水池里洗脚。

似乎文明出游成了一种呼唤,而非是行动,更非是实践,因此文明旅游的话题关注度非常高,点击率非常大,让人觉得旅游者素质太差,丢弃了垃圾的同时也丢尽了国人的脸面,让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文明无处安放。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