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卡鲁斯仪式舞蹈

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卡鲁斯仪式舞蹈

卡鲁斯仪式舞蹈是一种见于南罗马尼亚奥尔特地区及保加利和塞尔维亚的北瓦拉几地区的仪式舞蹈。这种仪式大约能追溯到公元前,是古印欧人用马的符号作为太阳的化身,来举行涤罪和祝祷生产的仪式。沿续到现代则更多的具有了象征和庆典的意义。

历史概况

罗马尼亚国位于巴尔干半岛东北部和多瑙河下游。东临黑海,南接保加利亚,西南、西北分别与南斯拉夫和匈牙利为邻,东北同苏联接壤。面积23.75万平方公里。人口2247万(1982),主要为罗马尼亚人,其次为匈牙利人、吉普赛人、日耳曼人。居民主要信奉东正教。罗马尼亚语为国语。首都布加勒斯特。

卡鲁斯仪式舞蹈见于南罗马尼亚奥尔特地区

卡鲁斯仪式舞蹈见于南罗马尼亚奥尔特地区

古代时期,约为公元前3千年,游牧的印欧人渗入喀尔巴阡山-多瑙河地区,与当地人杂居,形成喀尔巴阡-巴尔干人。公元前7世纪始,受斯基泰人、希腊人和居尔特人的文化影响,进入原始社会晚期的军事民主阶段。公元前 500年,该地区广泛使用铁器。同时,在特兰西瓦尼亚高原和巴纳特形成达基亚人,在喀尔巴阡山东、南麓形成杰蒂人。公元前70年布雷比斯塔统一达基亚各部落,建立第一个奴隶制国家-达基亚国,标志着罗马尼亚进入奴隶社会时期。布雷比斯塔去世后,达基亚国分裂。公元 1世纪,德凯巴鲁斯(?~106)领导达基亚人以特兰西瓦尼亚为中心重新建国。106年,罗马帝国征服达基亚-杰蒂人的大部地区,使其成为帝国的一个行省。达基亚-杰蒂人与罗马人长期相处,逐渐罗马化,形成罗马-达基亚人。271年,罗马帝国军事和行政机构撤离。 4世纪,基督教开始用拉丁语传播。 7世纪,迁入的斯拉夫人、日耳曼人、乌拉尔阿尔泰人逐渐为罗马-达基亚人同化。10世纪,罗马尼亚民族和语言最终形成。14世纪时建立了瓦拉几亚和摩尔多瓦两个封建公国。16世纪后成为奥斯曼帝国的藩属国。1859年摩尔多瓦和瓦拉几亚两公国合并为一个国家,称罗马尼亚,附属于奥斯曼土耳其帝国。1877年5月9日,罗马尼亚宣布独立。1947年12月30日宣告成立罗马尼亚人民共和国。1965年通过新宪法,改国名为罗马尼亚社会主义共和国。1989年12月22日,齐奥塞斯库政权被推翻,救国阵线委员会接管了国家一切权力,28日改国名为罗马尼亚,定国庆日为12月1日。

卡鲁斯仪式舞蹈中所有的舞蹈演员都是男性

卡鲁斯仪式舞蹈中所有的舞蹈演员都是男性

责任编辑:高潮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