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莫让中华医学会8.2亿赞助费去向成谜(2)

【案例】莫让中华医学会8.2亿赞助费去向成谜(2)

说法

晒账本方可消除“借会聚财”嫌疑

广东省律师协会医疗法律专业委员会主任宋儒亮分析指出,如果依据学会与药企达成的合法协议,药企赞助的会议需制作专家通讯录进行内部交流,药企的赞助费部分体现在通讯录制作支出上,则无可厚非。若把含个人信息的通讯录作为商品进行交易,轻者可能是民事赔偿,严重的则涉嫌触犯刑法。

国际通行的是财政不支持学术活动,因此从现阶段看,想要进行学术交流,离不开企业赞助。然而如果学术会议异化为药企“展台”、公司“广告”载体,个中哪些环节违规、哪些合理,就很难厘清。而且,作为一个学术性、公益性、非营利性法人社团,中华医学会利用“广告展位、医生通讯录和注册信息等作为回报”获取医药企业赞助的做法,被称为“灰色生意经”,受到广泛质疑。

“一些医药企业通过送钱的方式影响医学会,医学会利用准公共机构的权力影响医院和医生,建立了一个完整的链条。”同济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刘春彦说,巨额费用不仅加重了公司负担,也可能直接间接拉高药价。

即使目前尚无法律限制能不能接受赞助,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廉政研究院院长乔新生认为,在拿到赞助费时,不能损害公众利益,透明是最好的选择。“焦点并非是否可以收企业赞助费,而是如何收、如何用,能否经得起审计。”

专家认为,一方面明确标准,什么钱该收、能收多少;另一方面晒出账本,总共收了多少钱,用在了哪里。只有这样,方能消除“借会聚财”的嫌疑。

中华医学会8.2亿赞助费去向问题,岂能沉默是金?

我们常常用“猴子手里盗不出枣”来形容某人抠,但这种人最多只能算“铁公鸡”,他的行为只能让别人慎重与其交往,不影响大局。但中华医学会8.2亿赞助去向不明,就不同了,“能够赞助这些学术会议,对药企是求之不得的事,有些厂家还轮不上。”中华医学会再怎么抠,都不会落到“割袍绝交”的地步,因此,巨额赞助费到底去了哪,药企赞助对学术会及参会者有何影响,医学会有无在药企与医院医生间充当“掮客”,这些问题必须弄清楚,如果不幸被言中,不仅助推了“看病贵”的现实,而且有可能成为滋生腐败的土壤。

一年收取医药企业赞助8.2亿元,早在7月1日《中国经济周刊》就进行了公开报道了,然而,在业内人士看来,这却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一者,收取赞助费,没有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二者,办学术交流会,收取赞助费,符合国际惯例。 

其实明眼人一看便知这是自说自话,什么没有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提供“医生通讯录”,作为商品进行交易,算不算违法?即使“你情我愿”,我们一边打击医生拿回扣,一边提供“医生通讯录”,其目的何在? 

不错,以收取企业赞助的方式邀请国内外知名的专家学者来促成学术交流,也符合国际惯例。而“焦点并非是否可以收企业赞助费,而是如何收、如何用,能否经得起审计。”巨额费用去向不明,“一些药企通过送钱影响医学会,医学会利用准公共机构的权力影响医院和医生,建立了一个完整的链条。”场内是严肃的学术研讨会,场外却是热闹的药品和医疗器械促销台,一边打广告,一边搞关系念着“灰色生意经”,学术何在,公益何在?中华医学会,让人不想到“掮客”二字都难。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廉政研究院院长乔新生认为,在拿到赞助费的时候,不能损害公众的利益,透明是最好的选择。然而,8.2亿元赞助费去哪了,三个月不仅看不到整改计划,而且还遭遇有关部门“踢皮球”,这就令人匪夷所思了。

因此笔者认为,8.2亿元赞助费去哪了,不仅不能沉默是金,而且还应该让“金”变成烫手的山芋,这也是信息公开的需要,更是建设法治社会的需要。如果有关部门不能令其说清8.2亿元赞助费去向,他们可正在准备大干一场呢。中华医学会2014年学术会议计划共计350多个,绝不可让其“好再来”;同时,只说明8.2亿元去向还不够,有关部门还应该严格把关这种学术会,不能随便请两个大神,就可以支起锅灶开张收费。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