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有布局 先行先试
由于日本特殊的自然地理条件,日本政府很早就开始重视国土开发和整治,城市群的产业结构、产业布局以及空间组织都是在政府有计划、分步骤推动下逐渐形成的,呈现出明显的政府计划特征。
(图片说明:日本东京一处写字楼区。)
自19世纪中期幕末开港后,日本积极学习西方的制度与技术,开始迅速近代化。而东京也成为近代工业发展最快的地区,由一个单纯的政治中心,转变为政治、工业与经济三位一体的集合型大城市,并在二战时期初步形成以东京、横滨为轴线的东京都市圈。
二战后,人口迅速膨胀引发交通、物价等一系列问题,日本政府开始关注城市空间布局。1956年,日本制定《首都圈整备法》,后又成立首都建设委员会,正式启动制定包括东京绿带及卫星城市的规划构思,并将以东京为中心的首都圈界定为东京都、神奈川县、千叶县、埼玉县、茨城县、枥木县、群马县和山梨县这1都7县的范围,并一直沿用至今。形成于20世纪下半叶的东京都市圈充分体现了日本政府全局性和可持续发展的长远眼光。
此后,日本政府对首都圈进行了五次基本规划。加之1986年日本建立东京离岸金融中心,东京城内金融业迅速发展,而制造业开始向周边城市转移。在这样的背景下,东京逐步从国内大都市转变为国际化大都市,东京都市圈也跻身世界著名都市圈。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