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峰、刘志伟:习近平总书记的领导思想与领导风格

刘峰、刘志伟:习近平总书记的领导思想与领导风格

摘要: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任何人脱离不了时代,要顺应时代。习总书记提出的中国梦和国家治理的现代化,这是三十多年改革开放的必然要求,是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必然要求,也是信息化时代的必然要求。

主讲人:刘峰刘志伟

刘 峰 全国政协委员,国家行政学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博士生导师

刘志伟 国家行政学院领导科学研究中心秘书长、研究员

讲座要点

·习近平总书记的领导力注重四个方面:党的领导、群众路线、依法治国、中国道路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习近平总书记超强的领导力体现出两个外部的特征。

·治理现代化包括三大要素:制度体系、能力体系、价值体系

·软权力有三个重点:一是能力,二是魅力,三是魄力。

·习近平总书记领导风格的思维方式突出表现在六个方面:辩证思维、历史思维、法治思维、战略思维、底线思维、群众思维

讲座全文

刘峰: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体现了他超强的公认的领导力,以及他系统的深邃的领导思想。同时,给大家印象很深刻的还有他鲜明的富有个性的领导风格。

首先我想和大家交流的是习近平总书记超强的领导力,主要体现在两个内在的方面。领导力有两大要素,一个是决策力,一个是影响力。决策力主要是定愿景、定方向、定目标、定道路。领导力最强调领,向哪个方向去领。,总书记提出的中国梦就是全党和全国,以及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愿景和方向。习近平总书记推动的改革是有方向的、有原则的、有愿景的。我觉得,我们前进的方向是特别明确,重在中国道路,重在中国梦这个正确方向。

领导力的第二个要素影响力在习总书记身上体现得更为充分。领导的本质不是自己干具体工作,而是影响、带领和凝聚人民群众跟我们同心同德一起去干。这个影响力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凝聚人心,凝聚力量。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中国力量。大家对知道,在党的七大预备会上,任弼时同志说,毛泽东和共产党最善于搞力量。所以,领导力就是要传递和汇聚一种正能量、一种强大的力量。习近平总书记说得好,说得深刻,大家也都有一个共同的感受,人心就是力量。领导力就是把人民群众中的潜力和动力激发起来、凝聚起来,所以说,总书记的超强的领导力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决策力,有方向,有愿景,有道路,就是中国道路,就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二是有力量有影响力,齐心协力汇聚力量,这两个方面相得益彰。

大家肯定都感觉到习近平总书记上任以来特别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巨大作用。这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是决策的引领和指南,跟决策力有关,又是更加高明的影响力,是用价值观来整合力量。我们平时说激励,其实价值观就是人最内在的激励。习近平总书记尤其强调用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优秀的传统文化去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一脉相承的。尤其像我们这个年龄的人经过“文革”,那时候批判传统文化有些过头,甚至于全盘否定,而习近平总书记旗帜鲜明,就是要挖掘、发现、转化和利用传统文化当中精华的部分。中国的治理现代化一定要有核心价值观,核心的价值观一定有它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因此,核心价值观一定离不开传统和历史,这一点给我们印象很深。尤其是作为研究领导力的学者,研究传统文化的学者,我就觉得自己在学习总书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论述方面特别认同。

说到治理现代化,我的理解是它包括三大要素。第一个要素是制度体系,治理制度的现代化,第二个要素是能力体系,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重在领导力,所以,我们今天讲习近平总书记的领导力,即将召开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强调法治,就是对治理制度的重视,这个制度包括党的建设要制度化,党的领导要制度化。除了治理的制度体系和治理能力,第三个要素是治理的价值体系,就是核心价值观,核心价值观引领治理的方向,凝聚治理的力量。所以,现代治理是三个要素。

而且,现代治理有三根支柱。第一根支柱就是党的领导如何加强;第二根支柱是要确保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第三根支柱是依法治国,是法治中国。习近平总书记特别重视“法治中国”的建设。他在纪念宪法颁布30周年的大会上和政治局集体学习时反复强调,所谓法治中国是依法治国,共产党依法执政和政府依法行政,三者共同推进。法治中国建设是总书记第一次提出来,也是建国以来第一次提出来,这一概念是系统的、恢弘的,从依法行政到依法治国和依法执政,共产党能提出依法执政,这就是一个进步,一个突破,四中全会在这方面将会做出明确的部署。过去我们只讲依法行政,政府当然依法行政,但是执政党也要依法执政,共同推进。依法执政重在从严治吏,依法执政重在党的制度。因此,最近,关于党的建设和党的领导出台了一系列的制度,比如,干部的选拔任用,廉政建设,八项规定等等。这样,我们党的建设就能既治标更治本,标本兼治。

法治中国的第二层含义是法治国家、法治政府和法治社会一体建设。习近平总书记的领导思想就是治国理政的思想,强调法治与德治并举,法治与德治并重,二者相得益彰。实行德治旨在实现天下归心,是人心所向,但首先要法治,这方面大家都有共识,都拥护,都赞成。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法治中国,实际上就是一种底线思维,现代社会还有几个反对法治的?但是,法治也不是万能的,人心的凝聚还需要优秀的传统文化,需要共产党的红色文化,需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德治。人心就是力量。习近平总书记一上任,习近平总书记为首的党中央就给全国人民信心,给我们信心,给我们力量。这也是我们讲领导学,研究领导力最兴奋的地方。领导力不是一个人的能力,不是一个人的动力,必须让你的部下、你的组织成员,每一个群众都有动力,都有活力,然后凝聚起来。大家知道,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的时候,关于领导力的建设,领导者的选拔,就有着非常深刻的精彩的有亲身体会的论述。在座的干部、学者喜欢看《领导文萃》第一期第一篇,习近平论领导,那就是习近平总书记留给我们的文献,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

第二方面,习近平总书记超强的领导力体现出两个外部的特征。刚才决策力和影响力是内在的要素构成,领导者既要会决策,定方向、定路径,又要会用人,发动群众、组织群众。总书记领导力的第二个外在特点,那就是既有硬权力,加强权威。推动一个大国的崛起,推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推动改革开放的深入,必须有权威。所以,超强的领导力要有硬权力,要有职权。同时又要有软权力,就是大家公认的魅力和亲和力。超强的领导力一方面强化硬权力,尤其在现阶段;另一方面要放大软权力。

习近平总书记今年3月27号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演讲,一开始他就引用拿破仑的话说。这个世界上有两种力量,一种是利剑,一种是思想。利剑就是硬权力、硬实力;思想就是软实力、软权力,包括核心价值观,包括优秀传统文化,包括党的一系列主张。从长远来看,“利剑终当敌不过思想”。所以,我们讲领导力,尤其是新领导力的重点是软权力,是方向正确的影响力,当然也离不开硬权力,但是软权力是重点。

最近中央组织部委托我们编写一本领导力的教材,其中我们就把习近平总书记领导力的构成和特点给读者做了交代。在交流的时候,有人问习近平总书记的领导力体现在哪里?我就非常清晰地回答他,一方面是权力,人民赋予的权力,用好权力,没有权力没法推进改革。另一方面是软权力,软权力也特别有用,软权力就是影响力,能够改变人民群众的态度和行为。所以,我觉得,领导力的第二个公式是硬权力×软权力,二者相互激发、相互补充、相互放大。而总书记在这两个方面用得都特别特别智慧,特别特别到位。

办好中国的事情,一靠制度,二靠干部。搞政治学和领导学,一定要抓住这两个东西,否则就是离题万里,自说自话。制度就是治理的制度、领导的制度;干部就是我们执政的骨干,就要有领导力。所以,法治首先要有吏治,吏治就是管好干部。你说反腐倡廉,这两年全国的老百姓、知识分子、广大干部,为什么对习近平为首的党中央这么发自内心地拥护,威信和领导力为什么强大?就是抓了吏治,反腐倡廉,既打苍蝇又打老虎,同时强调要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既治标又治本,标本兼治。这方面取得的成绩大家有目共睹。

治国先治党,治党首先要治吏。打铁先得自身硬。党的干部自己既要干净,又要能干。吏治,法治不是治老百姓,恰恰是保证老百姓的权利,来限制官员的权力。同时,总书记又显示了特别明显的亲民风格,特别明显的魅力,他的语言的风格,行为的风格,一会儿刘志伟教授要专门跟大家交流,他在这方面有着专门的研究。所以我说硬权力需要法治,第一位的,软权力靠德治,在我看来,德治也十分重要,但是,应该以法治为基础,法治和德治相得益彰。其实,习近平总书记超强的领导力体现在具体的用好权力方面,用好人民群众赋予他的权力。对权力一定要有敬畏感,这是人民赋予的,到了这一代,就要把党的事业和人民的事业推向前进。

软权力有三个重点:一是能力,二是魅力,三是魄力。首先要有能力。能力是硬道理。比如,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的能力,治党治国治军的能力,改革开放稳定的能力,内政外交的能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文化建设、生态建设等方方面面的能力。第二是魅力。魅力是影响力,吸引力,感召力。所以我觉得总书记的魅力四射。第三是魄力。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习近平总书记有胆有识,做事要有魄力。你说有的人,咱们都大学毕业,为什么你就能当司局长,你就能当省部长,我就不能,是因为你比我有魄力。像我们,包括我在内,有一些知识分子可能有能力,但是做事优柔寡断,甚至光说不练。这个魄力就是担当,就是责任。所以,我认为习近平总书记既有政治智慧,又有政治勇气,有意志力。

我要跟大家交流的第三个方面,习近平总书记已经体现了他系统、深邃的领导思想。具体表现在,第一,领导素质是做好领导工作的前提。你没有领导特质、领导素质、领导潜质,你说你有什么领导力呢?你九牛二虎之力也不行。第二,领导能力是做好领导工作的关键。第三,领导方法和领导艺术是做好领导工作的必要手段。习近平总书记这次在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大会上讲话强调,除了我们要学习邓小平的高尚的人格、品格、政治理念、政治勇气外,还特别强调要学习他高超的领导艺术。领导力的应用就是艺术,领导力的中国化应用,当下的应用,能跟人民群众结合起来应用,这需要领导艺术,需要办法。习近平总书记说,现在很多干部干工作很认真也,很投入,但是效果不佳,原因是老办法不管用,新办法他不会用,硬办法不敢用,软办法不顶用。我们是一辈子研究领导方法、领导艺术,我觉得总书记了解情况,他概括得好,概括得实在。你没有领导方法、领导艺术怎么行?毛主席当年说,我们的任务是过河,就要解决船的问题、桥的问题。这个桥与船就是方法,过得得当、过得技巧,那就是艺术。

第四,领导作风是做好领导工作的保障。总书记高度重视作风建设,八项规定、反对形式主义,反对奢靡之风,等等。中央刚刚召开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理论研讨会,我也作了发言。我认为总书记高度重视作风建设和群众路线,并予以丰富和发展。他认为,群众路线是党的一切工作的根本路线和生命线。据我研究,这是党的领袖第一次这样提出,根本路线和生命线两句话放在一起。领导干部作风要过硬,要学习焦裕禄,要“三严三实”。,而群众路线教育活动强调“为民、务实、清廉”,这六个字是总书记对毛泽东群众路线的一个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领导者的特质。领导者就是与众不同,领导干部就要走在前头,走在前列,干在实处,你要比群众吃的苦、付出的辛苦更多,还要接受的约束比一般人更多。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的时候指出,领导干部要做出样子,你要给人民群众做出样子,要以身作则,同时要放下架子。我们一听就懂,一学就能用,你当干部,你得放下架子,有的时候你得让群众表现,让知识分子表现。做出样子,平常时候看得出来你是干部,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急关头豁得出来。我为什么对总书记这些论述这么熟悉,因为我专门研究、认真学习。近来我在中央党校《理论视野》和有关刊物发表了一组总书记领导思想的文章。

习近平总书记说,打铁先得自身硬。这其实是告诉我们怎么样是好领导?首先是自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领导干部先有自信,才有他信,他信就是公信。习近平总书记这么自信,你我共产党员咱们要跟着有信心,这才是领导力,领导力就是超强的影响力,正向的影响力。所以,自信。王岐山同志也说过,人不自信,谁人信你。所以,领导力离不开领导者。什么是领导者,习近平总书记说得好,领导干部要有三种意识,一是进取意识。你要比别人更加积极进取,一天到晚消极的怨爹怨娘怨组织的人都不适合当领导。我反复讲,这是规律,这是事实,无一例外。有的人说,他怎么就当司局长,我连副处干不上。你积极进取吗?你一天到晚人前人后的埋怨,连你老婆都怨,这能当处长?出了问题能怪上级吗?能怪下级吗?为什么不从自身找原因。第二就是责任意识、担当精神。你有担当吗?共产党90多年,无往而不胜,就是有担当。我讲这个话,我从内心就是这么认为的。我作为一个体制内的理论工作者,我能够影响在座的有影响力的人,我沉甸甸的责任。所以,当干部的责任意识,总书记说得多好。第三是机遇意识。抓住机遇才有决策,抓住机遇才能发展。决策要及时,机遇要抓住。

总书记不仅讲好干部三种意识,还讲好干部的五项标准,二十个字。大家都应该明白,“信念坚定、为民服务”是我们的宗旨,你不能缺钙,理想信念要坚定,讲党性。“勤政务实”就要实干,不能光说不练。“勇于担当”就要担当使命,担当任务,担当风险,比群众担当得多。还有“清正廉洁”。其实总书记就把好干部,领导者的素质、特质讲得清清楚楚。你听国外的一讲特质就是几十上百个,甚至说是高的好还是矮的好。老实说,我对国外更熟悉,我不讲这个,我也不是全部排斥,我们有些学者一研究领导特质,扯的云遮雾障。

总书记讲的三种意识,如果转化成传统文化的话语体系,就是“智仁勇”三德。好干部第一要有仁德,这个德不仅是道德,更是能力素质。仁者不忧,仁者爱人,它是一种广义的情商,是一种作风建设,是进取意识,仁者不忧。第二是要有勇德。勇者不惧,你是一个勇敢的人,不怕挫折、不怕困难、不怕压力、不怕失败、不怕挑战,改革的事业充满风险,要勇于挑战现状,勇于创新,这叫勇德。勇不是胆子大,习近平总书记有句名言,当干部要有胆有识,知识没有胆识重要。仁者不忧,积极进取,他在天津考察跟大学生交流,问大学生是智商重要还是情商重要,大学生村官说,智商、情商都重要,总书记认真地亲切地给大学生、给年轻人交流,做实际工作,智商没有情商重要。第三是要有智德。孔子说智者不惑,你要知道什么时候该出手,什么时候该干决策执行,选准时机。时来天地同协力,运去英雄不自由。总书记特别强调,目前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千载难逢的时机。诸位,不仅总书记注重抓时机,党中央抓时机,你在的部门,你在的区域,也应该抓住时机来科学发展。

总书记的能力、魅力和魄力交织在一起,用总书记的话说就是有胆有识。有胆有识,你的工作才能开拓进取。我在这里刚才也提到,现在给大家概括四句话:智商没有情商重要,知识没有胆识重要,学历没有能力重要,你有学历当然好,比如说有的人高分,我们选干部前些年,分数高,可是未必就有能力。尤其最后一句,能力没有责任重要,没有态度重要。你忠诚吗?你投入吗?你跟我们共产党同心同德吗?你跟单位的领导精诚合作吗?我们今天一道来学习、研究习近平总书记的领导思想,对我们做好本职工作,甚至对我们做人,我认为都会有一定的启发。

习近平总书记高超的领导艺术精彩纷呈,我只给大家说一说三个方面。第一,继承性与创新性相结合。习近平总书记讲科学社会主义五百年,六个阶段,过去、现在、未来。改革开放之前30年,改革开放之后大致也是30年,我们既不能用改革开放之前那30年来否认后30年,也不能用后30年来否认前30年,它体现了一种继承,对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的一种继承。对解放前无数先烈付出鲜血换来的成果,革命的成果不能忘记。对解放后毛泽东开创的社会主义,建设的制度道路,不能否定。对改革开放,邓小平开创的改革开放这个道路不能动摇,不能忘记解放前,不能否定解放后,改革开放现在,不能够有一丝一毫的动摇。今天上午我们单位开了一个研讨会,主持人就说继往开来,我觉得继往开来是一种智慧,必须的。所以,我们应该向习近平总书记学习。小的方面,过去的东西,做的好的坚持,做的不好加以改进,继承与创新相结合。

第二,习近平总书记说的领导工作要既讲原则性又讲灵活性,不能用原则性来限制、束缚灵活性,上级不能用原则性来限制束缚下级的灵活性;反过来,也不能用你的灵活性来破坏原则性,来破坏上级的原则性,原则性和灵活性两者都需要。

第三,要吃透上头,接好天线;吃透下头,铺好地线。这是总书记的原话,要理解上级的意图,中央的意图,你才有方向,有使命。干活不由东,累死也无功,因此,必须接好天线。吃透上头又要吃透下头。群众路线离不开实事求是的,你这个部门的实际情况,老百姓的民意,要铺好地线。中间还要架好连接线,领导与群众结合,上头下头结合,架好这个连接线,是你创新的空间。天线接好,地线铺好,连接线架好,“三线”缺一不可,这是习近平总书记领导艺术的一个体现。

最后我想说一说习近平总书记治理现代化的思想。制度建设极端重要,所以现代治理的三个支柱,第一个就是党的领导。因为治理需要共治,要发挥社会群体、妇联、工会、共青团、企业、基层、草根等方方面面的作用。治理主体多元化的前提一定是党的领导是主导,党的领导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党政军民学,党的领导是核心,这一点要坚定不移,中国特色第一就是党的领导的特色。然后确保人民群众当家作主,这与党的领导并不矛盾。人民群众也有领导力,只不过基层的领导力。我常讲现在最兴奋的是“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过去领导能力是高官和高管的专利,肯定他有领导力,有权威,那是对的。今天不仅领导干部有领导力,广大的人民群众也有领导力,要有首创精神,也就是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的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人民群众既是你的亲人,也是恩人,更是主人。共产党是公仆,负责任的公仆。但是,这个治理怎么治,就要讲法治。习近平总书记的领导思想强调法治思维和法治引领。法治就是说一切改革、一切事情要于法有据。诸位,你我,我们要跟上总书记的思路,治理不是人治而是法治。法治和我说的德治是一致的,那个德治不是人治,德治是以人为本,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让人民群众更幸福、更尊严,社会更加公平正义。所以,治理,一定离不开法治。

我刚才讲习近平总书记的领导力,他特别注重四个方面。第一,党的领导,第二,人民当家作主,就是群众路线,二者高度一致。第三,法治中国,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这也是十八届四中全会的主题。第四,中国道路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四个方面相得益彰。

责任编辑:郑瑜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