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文化软实力 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2)

提高文化软实力 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2)

宣晓伟:我们可以从物质、制度和观念三个层面来理解广义的文化所包括的内容;物质层面就是一般所理解的文化的具体表现形式,人们吃什么、穿什么、用什么,无不体现出各自的文化特色;此外我们常常讨论的文化产业,其规模、效益和形式,也经常是在物质层面以各种各样的经济指标来显示。所谓的文化软实力,多被人们所关注和看重的,也是物质层面的因素,例如说好莱坞文化的影响大,就常用其影视产业的规模产值加以衡量。

在制度层面,是支撑人们衣食住行和社会运行的一整套体制机制的安排,一个国家采取怎样的政治、经济等制度,无疑是深深受到其自身文化的影响,同时又体现其自身文化特色的。

在观念层面,文化体现为影响人们如何行动和社会如何运行的根本观念。需要指出的是,这种观念不仅包括指导人们世俗层面如何生活的思想,更包括决定人们秉持何种终极价值诉求的理念。所谓终极价值诉求,就是指“人为何活着”这样终极关怀的问题。不同人们在不同的文化下,对终极价值问题有着不同的回答,而这些回答在最根本上决定着一个社会如何运行、人们如何生活;它也是一个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最重要来源。

从上述“物质、制度和理念”的理论框架来理解文化(和文化软实力)和国家治理之间的关系,就可以很清楚地看到,一个国家治理所采取的具体技术、所推行的具体制度、所秉持的具体观念,都是深深受到这个国家自身文化的影响,脱离开文化来谈国家治理的改善,就会成为无木之本,无源之水。

文化建设是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经济时报:习近平总书记讲“一个国家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与这个国家的历史传承和文化传统密切相关的”,那么,什么样的文化能在国家治理过程中传递正能量?

郭全中: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指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文化建设作为“五位一体”建设当中的重要一环,无疑是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什么样的文化能够更好地体现国家治理能力呢?

首先,创新性的文化。时代在不断变化,文化产品也要与时俱进。当然,这一方面要求我们对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以更好地适应时代的要求,另一方面,要求我们的文化人才投身于伟大的实践中,以创新的意识,创造出反映时代特点的精品文化。

其次,真正满足人民群众需求的文化。当前,在文化服务的提供方面,从人民群众实际需求出发的较少,尤其是从面向农村基层提供的文化服务的实际效果来看,广播电视村村通和文化广场项目效果较好,其它则普遍效果一般,根本原因在于提供的文化服务与人民群众的实际需求不相匹配。任何文化产品要想真正起到引导人和教育人的作用,都必须切实考虑到人民群众的文化素质、消费层次等实际情况,只有为他们提供他们喜闻乐见又能适度超前的文化服务才能得到他们的真正喜欢和欢迎,否则就必然遭遇“阳春白雪、曲高和寡”的下场。

第三,导向正确。文化产品毕竟有着很强的意识形态属性,这就要求文化产品必须反映时代特征和人民呼声,必须客观。

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需要解决的问题

中国经济时报:一个民族的复兴,必须有文化的复兴作支撑。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然伴随中华文化的繁荣兴盛。而繁荣兴盛中华文化,必然以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为根本途径。当前,提升我国的文化软实力需要解决哪些方面的问题?

郭全中:文化软实力是个系统工程,必须各部门、各方面齐心协力,才能真正提高我国的文化软实力。

首先,打造创新、开放、包容的文化创新环境。我们现在提出了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而“三个自信”的前提是文化自信,这就要求主管部门和各个部门采取切实措施进一步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以利多出精品、多出思想。

其次,进一步做好社会核心价值观的构建。目前,24个字的核心价值观仍然难记,难以入心、入脑,为了使得核心价值观真正入脑、入心,成为人们自觉行动的准则,还需要进一步精炼。此外,在宣传贯彻核心价值观时,还应该采取人们更容易接受的途径和方法来落实。

第三,完善文化顶层制度设计。一是进行完善的价值分层,分清价值观层面的和政府文化层面的,分清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不同的层次采取不同的方式;二是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建立起真正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文化体制。

第四,建立起完善的对外传播能力体系。一是整合现有的对外传播资源,组建规模较大的传媒集团;二是对传媒集团进行市场化改造,使得其真正具备市场核心竞争力;三是变当前的“文化走出去”为“文化开放”,以避免给别人文化侵略的印象;四是在对外传播时,可以更多地使用民营市场主体的方式,以更好地使对方接受;五是以本土化的方式进行传播;六是国家进一步扶持。

第五,建立起全国统一的文化市场体系建设。一是改变现在对文化多龙治水的管理方式,进一步整合政府职能部门,切实改变当前条块分割的管理体制,切实打破制约我国文化发展的区域化分割和行业化分割。二是加强市场执法,切实打破地方保护主义和侵权等行为。

第六,切实促进文化产业发展。一是制定好更完善的文化产业发展规划;二是进一步深化文化企业改革,使得其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市场主体。主要措施包括文化资产监管体制改革、文化企业体制、机制改革、文化企业领导人任命制度改革等;三是实行“负面清单”制度,营造国有和民营同等的竞争环境;四是加快复合型、高素质的文化产业领军人才建设。

第七,加快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一是在治理性方面:允许市场主体多元化平等参与;依法建设;提高政府服务能力。二是在开放性方面:服务对象的开放性;建设主体的开放性。三是创新性方面:体现在现代高科技手段的普遍运用;体现在服务内容的现代性。四是发展性方面:体现在公共文化服务的提供水平应不断提高;体现在人民群众享受的基本文化权益不断发展。五是均等性方面:体现在财力均等;体现在城乡、地区、所有人群都享受均等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六是标准性方面:应体现为财政保障标准。可以设立这样的目标:到2020年,各级政府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方面的投入占财政支出的比例不得低于0.8%,每个农民享受到的公共文化服务投入不得低于20元;体现为财力、管理和服务的标准化。七是在综合性方面:体现在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的功能多样化;体现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顶层设计应体现出协调性,避免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

尚会鹏:根据我们的调查,对中国文化要素较为认同的,有中餐、中国功夫、杂技、书法、太极拳等。中国在海外的文化软实力的影响,仅仅停留在“餐馆兼武馆”的水平上是不够的,我们还需要推动文化创新,发展文化产业,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深化政治体制改革,提高中国文化的国际贡献度。要加大文化传播力度,努力掌握国际话语权。还要对公民(尤其是出国旅游者)加强文明教育,改善中国人的形象等。

还有一个重要的工作要做,就是要从我们的传统文化中发掘具有普世意义的价值观。价值观是文化软实力的核心,中国是文明古国,有丰富的文明经验和文化底蕴。我们的这次调查也给了我们宝贵的启示。调查结果显示,中国传统价值观中,“仁”、“恕”、“和”价值观,得到上述五个国家被调查者的普遍认同。因此,可以认为,这些价值观具有普世意义,将这三个价值观作为中国文化软实力的核心,会得到世界的普遍认同。

既然“软实力”概念主要用于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关系,那么,我们就应当把我们文化传统中的这些具有普世意义的价值观体现在我们与其他国家打交道上,这就需要发掘中国文化传统价值观资源,并参考西方文明经验以及现代国际秩序的理念,制定一套具有中国文化底蕴的外交价值观,作为我们核心价值观体系的补充。有一套建立在我们传统文化价值观基础上的外交价值观,能够为未来新的国际秩序提供我们的设计理念。至少,这样的外交价值观,会在具有共同文明基础的东亚国家中引起某种正面的回应和共鸣,提供某种文化上的凝聚力,缓和或减弱那些在现有国际秩序及原理下出现的各种矛盾和冲突。总之,在传统中国文化价值观基础上制定一套中国外交价值观,可以成为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一步。

宣晓伟:目前中国的文化界和思想界,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反思五四以来一直所秉持的“全盘反传统主义”的倾向,保守主义思潮的力量不断增强,整个社会恢复传统文化的取向也逐渐显现,这也正是为什么在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同时要强调中国传统文化的大背景。

可以预料的是,随着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不断提高,我们对于自身的传统文化将更为自信和理性,从而跳出“全盘反传统主义”或“全盘恢复传统主义”的非黑即白的泥淖,对于“一个国家在现代化的过程中,什么是不可避免必须改变的,什么是一定要不惜代价保留的?”的根本问题,能有一个更好的回答。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所谓提高文化软实力,并不意味着仅仅将文化作为一个物质层面的工具;真正的文化自信和软实力,根本来源于在超越层面上中国文化能否对整个世界文明做出自身应有的贡献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