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
[1]“王毅就中国的外交政策和对外关系答记者问”,新华网,2014年3月8日,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4-03/08/c_119669879.htm;董彦:“周明伟委员:‘主场外交’是历史新机遇”,《北京周报》,2014年3月13日;“亚信峰会中国‘主场外交’尝试破解亚洲安全困局”,中国新闻网,2014年5月22日,http://china.cankaoxiaoxi.com/2014/0522/391812.shtml;(上网时间:2014年8月29日)金灿荣、孙西辉:“主场外交让中国外交更主动”,《中国报道》,2014年第2期,第34-35页。
[2]据不完全统计,在2013年全年和2014年上半年(截至7月底),仅以中国国家主席和总理主持的主场外交(包括双边和多边)分别达到164场和77场。其中2013年的主场多边外交为14场,双边150场。2014年上半年的主场多边外交为8场,双边69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官方网站及新华网信息统计,感谢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季伊昕为该统计所做的贡献。
[3]张颖:“办好主场外交尽显中国魅力”,《前线》,2014年第5期,第32-34页。
[4]参见赵可金:《外交学原理》,上海教育出版社,2011年。
[5]2014年5月,中国接任亚信会议主席国后举办上海峰会,有包括亚信成员国、观察员、峰会客人在内的46名国家和国际组织领导人、负责人或代表与会,其中包括12位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成为亚信历史上参加国家和领导人出席最多的一次。在中国强有力推动下,会议发表了进一步加强亚信成员安全合作和会议机制发展的《上海宣言》,成为亚信会议未来发展的重要指导文件。这也从一个侧面体现了东道主的综合国力越强,主场的规模效应越能发挥,反过来也有利于多边会议机制本身的持续发展。
[6] “金砖五环:竞相申办五类体育大赛 世界杯中国梦”,搜狐网,2013年4月1日,http://sports.sohu.com/20130401/n371280855.shtml。(上网时间:2014年8月29日)
[7]在2014年亚信上海峰会期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会见了12位参加峰会的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柬埔寨、吉尔吉斯斯坦、蒙古国、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俄罗斯、阿塞拜疆、巴基斯坦、斯里兰卡、伊朗)。2014年11月,中国即将主办APEC北京峰会,中国政府已邀请印度、蒙古等非成员国与会,就是中国借东道主优势,发展与印度、蒙古双边关系的重要步骤。
[8]2014年索契冬奥会前,俄罗斯总统普京专门举行与媒体记者的交流会,内容涉及俄罗斯内政外交的方方面面,令人印象深刻。2014年8月,在美国举办的首次美国—非洲领导人峰会上,奥巴马总统接受《经济学人》的专访,进一步阐释美国对非政策,特别是传递了美国要加快步伐发展与非洲大陆经济关系的强烈信息。“奥巴马接受英国《经济学人》专访全文:教非洲如何应对中国投资”,观察者网,2014年8月5日,http://www.guancha.cn/america/2014_08_05_253360.shtml。(上网时间:2014年8月29日)
[9]张颖:“办好主场外交尽显中国魅力”,第32-34页。
[10]王毅:“开启中国外交新征程——王毅外长在‘新起点、新理念、新实践—2013中国与世界’研讨会上的演讲”,《世界知识》,2014年第1期,第28-31页。
[11]尽管美国国内舆论,包括官方和智库学者对于中国首倡的“新型大国关系”构想仍存在不同解读,对未来中美之间能否建立新型大国关系存在不同判断,对于如何推进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路径提出了不同的设想和建议,但不可否认的是,“新型大国关系”已成为讨论当前乃至未来中美关系发展话语中的核心概念。尽管美国国内舆论,包括官方和智库学者对于中国首倡的“新型大国关系”构想仍存在不同解读,对未来中美之间能否建立新型大国关系存在不同判断,对于如何推进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路径提出了不同的设想和建议,但不可否认的是,“新型大国关系”已成为讨论当前乃至未来中美关系发展话语中的核心概念。
[12]国外媒体对亚信上海峰会进行了详细报道,例如:“亚信峰会:习近平倡议亚洲新安全秩序”,BBC中文网,2014年5月21日,http://www.catsindrag.co.uk/news/news.php?href=/zhongwen/simp/china/2014/05/140521_china_russia_summit.shtml;(上网时间:2014年8月29日)“习近平在亚信峰会将提出‘新型亚洲安全观’”,新加坡《联合早报》,2014年5月19日,http://www.zaobao.com/special/report/politic/cnpol/story20140519-344578。(上网时间:2014年8月29日)
[13]杨洁勉等:《中国世博外交》,时事出版社,2010年,第63-67页。
[14]杨洁篪:“在纷繁复杂的国际形势中开创中国外交新局面”,《国际问题研究》,2014第1期,第6页。
[15]最近的典型例子是美国总统奥巴马借首届美国-非洲峰会宣扬美国与非洲的经济合作时,不时贬低中国与非洲的经济合作关系,甚至把中国在非投资妖魔化为“只为夺取非洲的资源”;此外,在2014年亚信上海峰会结束后,西方舆论断章取义,刻意曲解中国在峰会上倡导的“亚洲的事务终究要靠亚洲人自己解决,亚洲的安全要用亚洲智慧来处理”的含义,把它贴上中国版的“门罗主义”加以污名化。
[16]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2013年访问印尼时提出建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李克强总理2014年在博鳌亚洲论坛上再次重申推动建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倡议,尽管美国和日本表示质疑,但包括许多东盟国家在内的周边国家都表示了支持态度。一些重要经济体如韩国和印度等,虽然最初态度比较谨慎,但也表达了愿意同中国积极沟通的意愿。相对而言,很多周边国家,尤其是中小国家,对中国质疑美国在亚太加强军事同盟的合理性、呼吁建立亚洲新安全架构的立场态度比较暧昧。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